kylu0420兄您好,找了一下收藏家RT-48的圖,發現應該是可以調整的,在門打開後下層的後方是除濕心臟,仔細看有一個旋鈕(旁邊應該有寫RH CONTROL),就是可以調整濕度設定的旋鈕,將它旋到M的地方,待一段時間過後在注意看看門上的相對溼度計是否已經到您要的設定範圍.小型除濕棒或防潮盒效果可能不像電子防潮箱那樣穩定,小弟個人是不將它用在相機防潮上,只是看到有朋友因為擔心除濕心臟不夠力而這樣做,如果您的電子防潮箱運作正常就好,就算已經老舊而不堪用,個人也建議買一個新的防潮箱比較好......小弟用紅圈標示處就是除濕心臟及可以調整的旋鈕處,請您再費心找一下吧~~
其實看了幾次,發現一開始觀點可以說是一樣,也就是低濕度除濕會潤滑油的損耗這個點上.後來分歧的地方是:origin2兄認為:損耗非常微量, 可忽略, 所以不會影響, 說會影響的是錯誤且杞人憂天的, 所以設定低濕度也沒關係, 只是沒必要.我認為:損耗非常微量, 但長期累積下來可能會有影響, 所以濕度設定應照說明書建議, 視保存物品種類而設定溼度, 過低溼度可能也會造成物品損毀.這兩個觀點孰是孰非!?說真的小弟不想也無法再辯論,因為小弟畢竟沒有真正做過長期嚴謹的科學性監控去證明,所以無法提出證據清楚的向大家說明到底是哪些物品在過低濕度下經過多久時間會怎樣,只是小弟的一些自身經驗加上推論.而有使用防潮箱的諸位先進,不管您相信誰的觀點,小弟還是誠懇建議,使用時還是乖乖按照說明書去操作比較好.
photoflyfox wrote:首先要感謝origi...(恕刪) 我之所以認為您的發言前後不一致,乃是因為您起初對於濕度過低的看法是「濕度太低則會讓像機會鏡頭中部份機件潤滑油乾燥凝固而失去作用」而後則變為「潤滑油類自然揮發性可能極低,可能要經過很長久時間才會有較明顯的變化,但是要說完全不影響,未免太過偏頗失誤.」不過現在看起來後者才是您的意見。對於您說我們兩人意見的分歧點,我的看法是,根據我的經驗,許多數十年的相機鏡頭裡面潤滑不良的情形,極少數的狀況是劣質潤滑油變質造成,大多與潤滑油吃到灰塵有關,或是曾經受熱導致潤滑油流到別的地方去了。(例如光圈葉片上或筒身外之類,最常見的鏡頭「卡油」就是這一種,油基本上沒有不見而是跑離開該在的地方)真正「潤滑油揮發乾掉」的狀況極為罕見。事實上我最老的幾台五十多歲的相機,都是從極乾旱區域購回,在適當的保存之下未回廠保養依然順暢如新。所以基本上我不認為十幾二十年潤滑油的揮發會有可觀察的影響。至於鏡頭回廠保養重新上潤滑油這件事,我想這是維修部門例行性的保養步驟之一,就像汽車保養時換機油一樣,機油不一定耗損到該換的程度,但是定期保養的時候就是會幫你換...所以我想這並不能說明潤滑油的揮發會損害相機這件事。按您所說,您的鏡頭都放在防潮箱裡面保存,那在您在把鏡頭定期送回去之前有感受到明顯的潤滑失效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無法確認潤滑油的揮發有影響啊。對於科學來說「有」和「沒有」是有巨大差別的,但是對工程來說,「有」還需要配合「會發生影響的量」才有意義。當然我們可以宣稱「過於○○的都會損害〤〤」,這是一種很中庸而不容易出錯的講法,問題是,這不一定合乎科學邏輯--事實上是,由於油水不共溶,所以水的蒸汽壓(濕度)變化並不會影響油的蒸汽壓,所以做出「相對濕度過低會使鏡頭油乾掉」的宣稱是十分悖謬的。所以在一般除濕機對油蒸汽壓的影響亦微乎其微的狀況下,我們沒有理由作出「除濕機功率開到最大會使鏡頭油乾掉」的宣稱。因為鏡頭油揮發的速度基本上不會受到除濕機功率的影響。你讓鏡頭在一個乾燥的環境並不會乾的比較快;保持潮濕也不會乾的比較慢。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不應該在被詢問到「防潮箱濕度太低會不會有問題」的時候回答「鏡頭油可能會乾掉哦」因為鏡頭油就算乾掉也不是防潮箱功率太強害的。至於您說的「現代相機不止有玻璃、潤滑油」這一點,我想,原防潮家的網站上只有寫「有東西會因為濕度低受損」,並沒有說是相機啊...事實上,以生活經驗來說,我們的確會有些東西害怕發霉所以「可能」會放到防潮箱,但是那個東西本身又會怕濕度太低,這些東西幾乎都是在自然狀態就會稍微含一點「水分」,最常見的就是木材或者由木材製造的衍生品。事實上,如果我們檢視一下現在的電子相機裡面有哪些東西,我們會發現其實各零件在防潮家的網站上甚至都建議了更低的保存濕度...1. 鏡片:30-40%2. 電路板:<40%3. 金屬部件:<40%4. 電池(不用的時候最好拿出來):30-40%5. 塑膠6. 橡膠(手持握部分、墊片圈等)基本上除了這些部件之外好像就只有潤滑油了。防潮家網站沒有寫出建議保存濕度的塑膠跟橡膠製品,我們知道這都是聚合物,而聚合物怕的是聚合的鍵結斷裂,而水又是會破壞聚合鍵結的東西...所以自然濕度低一點好。所以我找不到理由說明「濕度低有壞處」這個宣稱是真的。這是我堅持的原因...當然照說明書做是不會出問題的,使用東西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說明書。kylu0420:相對濕度 30% 和 40% 的差異其實不需要太在意...
photoflyfox wrote:保證書也都有記載, 請購買者在開始使用後, 定期將像機鏡頭送回原廠保養, 我曾將F100及AIS 50/1.4送回保養過, 送回的收據上就清楚記載鏡頭有重新上潤滑油保養...(恕刪) 會重新上油,並不表示就是潤滑油不足,也有可能是檢視時有做清洗的動作,所以才會在組裝回去時上油。
昨天和幾位攝影朋友聊了許多,防潮箱的話題也是其中之一,找了許多資料來看,的確沒有論及低溼度對潤滑油有顯著損耗而達到影響操作之類的論點,所以我想我應該是擔憂過度,在此向諸位澄清致意.一般人在鏡頭正常使用與保存的範圍內,我想鏡頭的潤滑油應該不至於會有揮發過多而影響操作的情形,搞不好大多數人在鏡頭升級更換或功能故障甚至操壞摔壞之前,潤滑油還是在正常的工作著......不過對於origin2兄的低溼度對攝影器材無害論感到還是疑慮,或許origin2兄的基本論點有基本學理可支持,但說明書乃至網站均清楚界定各種器材的適合溼度範圍,甚至還言之鑿鑿過低的溼度控制對於保存物件可能會有損壞,這點似乎還是和origin2兄的論點有所衝突,我想廠商會這樣寫也應有其基本支持論點,雖說官方網站上只有寫「有東西會因為濕度低受損」但並沒有說是相機,但是也並無背書說像機於低溼度設定完全無損害,否則在溼度設定中就無需將像機及攝影器材清楚界定溼度範圍了,這裡有點詭異不是嗎!?這點倒是希望能有更多的釐清......畢竟我是依據商品說明書及官方網站來引用與判斷,所以小弟若在次遇到這類問題時,依然會建議按照說明書所指示建議,應按照物品種類所建議的溼度設定範圍來調整,過低的溼度設定對於保存物件可能會有損壞......rolkilos wrote:會重新上油,並不...(恕刪) rolkilos兄, 由於當初並未追問其中詳細細節,所以您說的狀況也是有可能,至於送廠前送廠後鏡頭的差別有幾個地方:1.鏡身變乾淨(這是一定要的)2.光圈葉片操作更加滑順, 與之前緊緻感有明顯差別3.對焦感也較滑順, 甚至有點鬆弛感, 與之前緊緻感也有明顯差別4.換了一個新的舊式鏡頭蓋(搞不好是清庫存).其中因為光圈葉片的操作與對焦感與先前有明顯差別,加上收據回條上的記載,所以小弟才會認為是潤滑油已不夠而重新添加,而潤滑油不夠是基於防潮箱長久存放的關係,就是這樣的想法而已.當然影響鏡頭的操作感還有很多原因,例如origin2兄一再提到的灰塵過多與潤滑油移動到他處等等,我想也是可能原因之一.kylu0420 wrote:收藏家電子防潮...(恕刪) kylu0420兄您的防潮箱樣式與我找到的形式的確有所不同,不知您有沒有是過看看防潮箱背面,也就是除濕心臟相對於防潮箱背面的位置,如果依然沒有可供調整溼度的開關旋扭,小弟建議您可在其網站上聯絡其客服或技術人員請求提供協助,這樣應該比較來的沒有爭議才是.
cpc.9兄,由於網站上曾提到換修的話是更換除濕心臟的零件,但是在送修時是要整台送還是自行拆解載送修則未言明,所以建議您可至該網站留言發問或是撥打該公司客服電話詢問,這樣較為保險,否則自行拆解過程中要是出了什麼差錯,恐怕在保固上會有所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