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直說 相機不是拿來錄影的
但....我的PANASONIC G3到G6 及 老婆的SONY 3N ,
不知幫女兒錄過多少影片了!
家中也沒再添購錄影機,
所以 相機可錄影不好嗎?我覺得照相+錄影一機兩用,出門好用得很.
女兒的成長 (照片+錄影)樂趣無價
-------------------------
APS 相機
拍照純淨度表現不如全幅 (小片幅的高ISO可用度,也有在進步)
輕便及上網方便性贏不過手機 (入門單反越做越小,強調手機連線)
錄影打不過無反 (近年多數單反也開始增強錄影能力)
若廠商不多多端出牛肉,這樣很難叫人買單! (全世界景氣都不太好,除了某玻璃強國)
YOUTUBE頻道:阿欽愛旅遊
www.youtube.com/c/chintravel
elfwong wrote:
D5600 含電池記憶卡 465g
sony a6500 含電池記憶卡 453g
olympus em1 II 含電池記憶卡 574g(當然這是旗艦機之故)
D5600與D5500的厚度大幅薄化
最薄處
手把內凹處的厚度已經與無反一樣薄
去試玩過, 真的很像無反,只是鏡頭接口部份因有反而較長
現在18-55也輕量化,與短小化
又推70-300 dx輕量化
其實D5600可以視為是"類無反輕薄"機型
這才是D5500,D5600最大賣點
D5600比較適合跟沒五軸的A6300比(雖然6500有觸控)
就像有人拿D750跟A7M2比,但事實上D750跟A7比會較合適
因為A7M2和A7重點幾乎只差五軸,同樣沒五軸的D750其實適合跟A7比,而非A7M2
何況前面的A6300(6500)和EM1M2這兩台,都有旗艦的防塵滴,重量等等必定會再上升
NIKON單眼最令人詬病的就是LIVE VIEW的對焦。
對焦的速度,和黑屏的時間真的會讓人覺得你的相機壞了。
我覺得這個技術好像是NIKON的罩門,不是不導入,而是技術無法到達。
我從D80、D5000、D600、D5500都是用中低階的機身,取的是輕巧和方便,
一直期盼有一個堪用的LIVE VIEW,和CANON 80D一樣順就好。
但直到我看到D500 LIVE VIEW還是樣不長進(對比式對焦),我就放棄NIKON了,
把所有相機和鏡頭全部出清,準備跳CANON了。
很無奈NIKON的色彩是我最喜歡的,但是操作性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有人說單眼就是要用觀景窗拍攝,但是我是個大近視,每次用觀景窗,眼鏡就會霧掉或是拍歪。
Live view真的是必備的呀!
Nikon你最近是怎麼了,財報輸人,技術也輸人,推出的產品沒新意,怪怪的。
junbee1975 wrote:
一直期盼有一個堪用的LIVE VIEW,和CANON 80D一樣順就好。
但直到我看到D500 LIVE VIEW還是樣不長進(對比式對焦),我就放棄NIKON了,
把所有相機和鏡頭全部出清,準備跳CANON了。...(恕刪)
既然live view對你這麼重要
應選sony,fuji,panasonic,olympus而非canon
在無反面前比live view的堪用度
有反就矮一大截了
論live view
sony a6500應該比canon 80d好吧
觀景窗就可看live view
觀景窗有水平儀
對比對焦又更快速(panasonic也對焦神速)
連拍又勝
若是fuji XT2, 再加上人像發色更討喜
當拍照時的方位,大太陽照在螢幕上,
80d要玩live view就很累人了
sony無反就可在觀景窗上使用
d5600有無反的輕便,有有反的續航力優點
jenhoxen wrote:
大推這句加一個今天...(恕刪)
這位大大您肯定誤會了,無反並不是什麼都虛擬,一樣有快門簾。
只是沒反光鏡...而且解決了反光鏡振動帶來的畫質影響問題,
無反當初被推廣有很多原因,並不單單只有體積這件事情,
單眼的反光鏡上下的機械感確實很好,但也帶來振動問題,
另外就是單反因對焦系統的問題,要常常調焦,這真的很煩人。
光景明暗室外室內都影響著單反對焦系統準度~
另外反光鏡是機械結構久了也會有磨耗帶來誤差,
所以定期調焦是必做的事情。
反觀無反缺點,無反目前追焦/跟EVF反應速度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其實兩種系統各有好處,只是目前無反的發展確實是趨勢~
要把妹也最好學一下一些熱門無反品牌的操作,囧~搞不好妳就有機會手把手教妹仔用相機了,
相機市場的劇變除了手機的崛起以外~ 無反的崛起也是原因,
無論N或C都介入得太慢了也不積極~
C算是也知道緊張了推了M5(雖然還是很廢...不過起碼端上檯了)
至於NIKON...我到底等不等的到他的全片幅無反呀XDDD
而且這次D5600真的擠牙膏擠得太誇張了....!!!!
rambo747gto wrote:
這位大大您肯定誤會...(恕刪)
您也誤會我的意思啦

小弟絕非快門聲浪愛好者,一直追求的是平順安靜的快門(這才是造機工藝的進化方向不是嗎);所說的"回饋"非指"反光鏡回彈",而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確實感.在Nikon機身上無論任天堂(多功能鍵)移動對焦點或按鈕+滾輪,都是"令出必行"(指令到動作出),不會有觸控或滑動那種"要動不動""動了一下結果是回原位"或"大力一點動過頭"的問題,指令和改變是[步進]和[及時]的.
單反對焦機構雖然有眾多可以出錯的點,但不代表必然出錯(導致移焦);事實上Nikon是傳統大厂中機械工藝比較好、反光鏡室造得比較堅固的那一個;因磨損導致的移焦,即使在使用頻繁的職業機上都不多見,比較多的是因AF系統不夠力造成的對不到(準).
個人認為無反目前的AF-C及EVF延遲正是造成"不確定感"的最大原因(其次是類手機的虛擬介面),user很難在按快門當下確定拍到了什麼,等EVF回放(最快的確認方式)再回到取景,瞬間畫面已消逝多少就難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