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懂嗎 wrote:
如背景是很亮的人像照...(恕刪)
如果是拍人像壓光, 一般情況是用反光板或是閃燈補光.
如果沒有測光表, 可以藉由相機點測光, 在固定ISO及光圈值的情況下看看快門的差距瞭解這是多少EV的差異.
For example: ISO200/F8 測得背景快門是1/250, 人像的皮膚快門是1/60. 代表差距是2個EV, 但通常為了要讓人像皮膚有比較白亮的感覺, 會再增加 0.7-1EV.
所以就可以知道大概要怎麼補光, 用反光板去補到適當的光; 或是用外接閃燈去對主體補光.(當然你的機身攝定是以背景高光處能得到正確曝光值的光圈快門組合, 光圈值影響到景深, 就端看您怎麼決定景深, 喜歡淺景深就可以開到F4-F5.6, 喜歡景深深一點就開到F8或更小, 端看鏡頭的焦段, 以及外接閃燈的GN值)
如果是前景和背景亮度差異大(沒有人像的情況), 那就是取中間值再回去後製, 或是看看相機本身的Digital light (HDR)是否能夠cover這些差異. 再者就是上腳架減光鏡去搖黑卡或縫卡. (或是包圍曝光去合成)
我自己的淺見, 其他高手應該有更厲害的方法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