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00+Sigma 18-35mm f/1.8 DC HSM | A 問題


MJ6 wrote:
這個以前吵過了不想...(恕刪)


為啥一定要是『不挑鏡頭的機身』而不是『不挑機身的鏡頭』呢?

我沒意思吵架。。。
我只是想指出一個道理,機身和鏡頭的配合,是會因為機身的誤差和鏡頭的誤差而造成大小不一的跑焦。。
而我的做法是『盡量做到機鏡都有一個相對較為統一的性能標準』,為了延續這種標準,『買鏡我必須帶機身』和『買機身必須要帶鏡頭』去做基本測試。

我真的不知道為何店家不讓試——莫非是被『奧客』嚇著了?
我的原則是『不買不試』,從來沒有店家距絕我——作為客人也講誠信的,也應該要具備基本認知——被人破處又如何?鏡環有使用痕跡就一定『次品』或『二手』?機身已有個幾十一百快門就一定是『次品』或『二手』?
若所有客人有這種認知,我作為店家當然是不讓你試了。

唉,算了,既然有人說是吵架,我也不多廢唇舌了。。
我樂我自在!

iflash wrote:
這些探討其實我都有...(恕刪)


正常情況下拍攝照片,到底如何才能夠出現跑焦,如何才算是跑焦,對我來說,是一個難題!
但對很多人來說,又好像是家常便飯。。
真的無解。。

拍照者,沒必要工程師科學家上身吧?
本身用D500. +18-35 50-100
兩隻配起來嘖嘖嘖! 感覺就是帶了18-100的定焦,使用上都蠻滿意的。
拍不好應該是我自己問題比較大
推薦這兩隻。
irontheone wrote:
為啥一定要是『不挑鏡...(恕刪)

我都是只要有跑
就直接測,測完輸入資料到機身
就能上工了
反正過頭調不到就找原廠處理鏡頭或機身
當然這限於原廠鏡
副廠我會考慮再三再跳
我文中就有清楚寫道
其實不管是要校正鏡頭?還是要校正機身?最終目的就是要用起來可以用
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把機身調成原廠的基準,確實很棒
但也沒特別說如何,終究還是要解決搭配性問題


irontheone wrote:
正常情況下拍攝照片,...(恕刪)

其實以前靠直覺
現在靠軟體,再用直覺看
也不用到科學家上身XD
只要有記得留意就能解決很多事
順便跟你說
假如AF微調值需求超過2以上,我就可能有感覺要調
但有些人需求可能到15,都還覺得沒事不用處理
當然跟鏡頭與調控檔諸如此類都很有關
畢竟不是大家都在拍毛
要看一根一根毛的紮實度為需求,那就可能很有感了
當然有興趣可以瞭解看看我的focal文章,可能可以指出一條路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balance0910 wrote:
真的,沒錯,
好像Sigma...(恕刪)

sigma鏡頭四段調整區都能一致,移焦才能用機身AF微調處理
通常一般人就算把東西架好
十之八九也會測不準
因為流程關係
從不同距離對焦會影響對焦判定
這是個很夭壽的物理問題
(只要是鏡頭馬達都如此)

最難受的還是好不容易調準了,改天機身或是鏡頭因為操了上萬張
又要重來一次
看著隔壁原廠鏡頭測一區就好
Sigma要測4區
Tamron要測3區
有夠累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irontheone wrote:
為啥一定要是『不挑鏡頭的機身』而不是『不挑機身的鏡頭』呢?...(恕刪)

不挑機身的鏡頭...用同一鏡頭試不同機身,問題出在店家不給試
不挑鏡頭的機身...用同一機身試不同鏡頭,鏡頭不會記錄拍攝張數,相對容易些
iou00105 wrote:
本身用D500. +...(恕刪)

看到50-100真的很吸引,但重量也不是說笑
MJ6 wrote:
不挑機身的鏡頭.....(恕刪)


還是那句話,『不買不試』做個有誠信的客人。。。
為何不讓我試?
終於都買到了這18-35,二手價買入,感覺超值!
lkl1981 wrote:
終於都買到了這18-...(恕刪)


自己拍照自己最清楚,拍出來自己滿意最重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