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影像業務盈利下跌27%

小晨勃道尼 wrote:
只用fps來看相機...(恕刪)

FPS本來就是相機性能的指標
有什麼問題嗎?
還是你看過哪台旗艦單反FPS不是同代最高的?
還是你能舉出在現有單反架構下
還有啥能改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從機械單眼到電子單眼再到數位單眼,抗拒電子技術演進的只會被淘汰,無反相機幾乎全電子化,dslr很快是像底片機那種把玩用的,當年canon砍fd接環不手軟,造就全電子EF接環盛世至今,想靠守舊或擠牙膏生存,只會被其他無反相機吞沒,反光鏡是多老的玩意,對應現今拍照兼拍視頻的需求,實在是很糟糕的技術。只有全力投入新無反相機和鏡頭,証明自己還是相機大廠(不是反光鏡大廠),消費者會繼續買單的。
窮苦人 wrote:
你給別人戴的帽子也沒少過啊。
...(恕刪)


你要舉例阿,不然講空話的話,何嘗不是又在示範幫別人帶帽子的例句

Hayashi-Kiyoshi wrote:
另外,連拍的問題主要是資料量而不是機械上。以Z7 46M的解析度來講,一秒30FPS都傳14 bit RAW,那就等於一秒有2.4G byte的資料量要處理。先不講Sensor那邊有沒有辦法做到,ASIC那邊要能處理或儲存這些資料都是很嚴苛的挑戰、畢竟有呎吋跟耗電量的條件卡在前頭。

我覺得這都只是暫時的瓶頸
不是無法突破的限制
至少Z7現在能做到超採樣4K 10bit 60FPS
資料運算量不會差太多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airdon2000 wrote:
從機械單眼到電子單...(恕刪)


問題是無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相機,而是由攝影機精簡出來的。

論相機,canon nikon當然經驗豐富,擁有數十年經驗。但是攝影機卻是sony panasonic的世界,sony做攝影機的歷史都差不多和F接環系統一樣長,自60,70年代起sony panasonic已在做電視台用的攝影機。能做專業攝影機就能做無反相機,因為技術能下放,相反卻很難。這也是為何canon的無反技術進步較慢,首先他沒有專業攝影機為其分擔技術研發的成本。事實上canon的攝影機真的像玩具,4k、可靠性、發熱、無全域快門等都是canon攝影機的問題,和sony panasonic比差得實在有點遠

所以無反時代,相機廠商中暫時我認為最有可能跑出的仍是sony和panasonic。只要他們仍有領先的cmos,領先的電子設計能力。

tommy712739 wrote:
問題是無反並不是真...(恕刪)


這樣講好像sony/panasonic讓著nikon/canon賣賣相機幾十年,現在要收回來了,Nikon/Canon在相機最重要的鏡頭很完整,成像很漂亮,操作性可靠性無可取代,我不覺得一個無反有什麼太難的學問在裡面,也許視頻差一點,照相總不能輸人。
我還是記得當初Canon ring type USM安靜快速給我的感動,Nikon手動鏡105 micro給我的銳利畫質,更難能可貴在30年後EF70-210USM還可插在最新EOS R上正常的使用。
在交接到無反的時期有些不確定感,我相信現今專業頂級的DSLR還是要讓位給Z或RF接環的旗艦。
lml640707 wrote:
我覺得這都只是暫時的瓶頸
不是無法突破的限制
至少Z7現在能做到超採樣4K 10bit 60FPS
資料運算量不會差太多了


還是差有一段距離。純粹頻寬計算,4K 10bit 60FPS約600M byte/sec,still的1/4左右。

或許過幾年是有機會做到而使得瓶頸變成曝光時間。但以目前相機的發展來看,不太會是三五年內會發生的事。
數字要看整體,銷量下滑是大家都下滑,不轉型只能等死,去年總量下滑22%,今年預估還下滑13%
根據C/N的財報兩家銷量都是下跌17%,S應該是18%,P家好像非常慘
至於把相機打趴的手機也是市場已經飽和銷量連續下滑六季了,只做手機單一產品的廠商未來經營只會越來越困難
Canon曾經說過做無反不會提高相機的銷量,只是把單反的用戶轉移過來而已,未來的相機市場不會消失,但會繼續萎縮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相機下滑是正常的,轉移營業重點才是未來的路

airdon2000 wrote:
這樣講好像sony...(恕刪)


nikon/canon的傳統優勢是光學,無論廣角長焦或各類特殊鏡頭對他們來說都沒有難度。我現在也還有用af-d 300mm f/4等鏡,成像仍然很好。但電子則不是他們的強項,反而是sony的強項,sony第一項產品便是製作出淘汰電子管而應用半導體的收音機,可以說sony從第一天便是專攻電子技術的廠商。尤其是無反技術的天花板在那?大家都不知道,只有sony一直在刷新無反性能。

無反的技術相對簡單,但有時是道理都懂,工程上的實現卻是很難的。首先無反需要強大先進的cmos支持,這項技術只有sony和曾經短暫加入相機市場的samsung有(事實上samsung有能力挑戰sony cmos),例如nx1的bsi-cmos就是例子,第一個bsi大片幅cmos,當然sony馬上就推出a7r2應戰,成為第一個bsi-ff cmos。nikon現在沒有cmos生產線,多是外購sony的cmos,所以看到nikon機身並不落後。canon則是自產cmos,但規模和製程都落後sony很多,至少canon尚未有可用的堆疊式、bsi、銅導線、90nm製程、全域快門等技術。如要由500nm製程升級到90nm要數百億美元的資金,這錢對sony來說都很大何況是canon。這幾項技術對製作出一部能取代D5/1DXii級別的無反是很重要的。sony在集合以上技術推出的是venice,a9這價位暫時仍用不了太高端的技術。

oyc4388 wrote:
數字要看整體,銷量...(恕刪)


可能nikon會變成半導體公司,canon變成打印業務公司,sony/panasonic回到專業攝影機,fujifilm等專注醫療行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