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Z鏡最新Roadmap流出!

interfoldbeer wrote:
1. 24-70 F4...(恕刪)


我也這樣想
但應該會留著24-70, 忍著不買24-120
24-70非常難出掉, 基本上有買Z6,7都會一起買
不然就24-70 2.8, 大概不會再買回24-70
an6550696 wrote:
訂了85 1.8 ⋯...(恕刪)


其實主流定焦都會出1.2版本的....
畢竟換卡口很大原因是為了製作更大光圈鏡頭
1.8早買早享受吧
要換1.2的話, 1.8賣出去價錢也不會太差
interfoldbeer wrote:
1. 24-70 F4...(恕刪)


1. 對....但賣不了多少錢, 24-120要買要考慮一下......基本上有買Z6,7. 大部份人手上都有一支24-70
2. 跟我想的一樣, 像Z6,Z7, 鏡頭KIT組再劃分
3. 絕對直接放棄1.4, 有這個卡口再出1.4, 有點不上不下, 也真的跟1.8沒甚麼差
小金井 wrote:
其實主流定焦都會出1...(恕刪)


再等官方宣佈路線圖才來心痛吧⋯⋯
對此圖的可信性抱觀望態度,單看105 這個焦段,NIKON 對上一次更新用了快 15 年,這次S 鏡有那麼快就要取代G 鏡?而且105 G鏡本身已經是1.4 了,現在卻來1.8?

不過話說回來,85 有時用不著去到1.2 光圈,讓去旅行可以輕便一點(CANON 那個1.2 快1200g),1.8 也夠糊了。
銀彈留來用在135 MM 身上還更好,因為反正135 1.8 的話肯定輕不了多少⋯⋯

快給我135 跟 35 吧,親愛的。
小金井 wrote:
1. 對....但賣...(恕刪)


1.所以當初配套24-70 f4s 這顆我當下是蠻錯愕的 目前購買最好的方式就是z6+ftz組合

2.這招當初d600(24-85 ed vr ) 跟 d750(24-120) 就已經用過一次了
加上同期發表這兩顆性價比這麼接近的鏡頭 實在很容易往這方面猜
需要大一點點光圈就選28-70 想要 多一點焦距就24-120

3.我猜尼康會把1.8光圈跟1.2光圈做 低階鏡頭跟高階鏡頭 的市場區隔

既然可以做到1.2 我倒希望 尼康可以出一顆 85-200 f1.8-2.8的鏡頭
an6550696 wrote:


再等官方宣佈路線...(恕刪)
其實這張是真的或假的,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從nikon caps 2019展示出一大票鏡頭,顯示nikon對於Z系統開發積極性很高。
更重要的是z卡口的光學設計空間讓nikon封閉許久的能力爆開,除了nikon 自己公開的58/0.95屬於難度比較特別,其他都不算什麼難度、現在s系列定焦鏡最差變成35/1.8,即始是最尾巴仍然電爆許多鏡頭。 
另外真的不要再那F卡口開發進度作估算,一來這是一個新的系統,不快點就會被市場瓜分,二來z卡口光學空間大,不太需要委屈卡口限制。
an6550696 wrote:
再等官方宣佈路線圖才來心痛吧⋯⋯
對此圖的可信性抱觀望態度,單看105 這個焦段,NIKON 對上一次更新用了快 15 年,這次S 鏡有那麼快就要取代G 鏡?而且105 G鏡本身已經是1.4 了,現在卻來1.8?


就像 85/1.2 和 85/1.4 的關係一樣...
105/1.4 和 105/1.8 根本不是同一級的產品喔!
所以說 S 鏡出 105/1.8 並不會取代 105/1.4E
何況以前 Nikon 也曾有 105/1.8 和 105/2.5 並行過,
印象中 105/1.8 口徑僅 62mm,
即使新鏡頭為了提升邊緣畫質,
將口徑做大些到 67 or 72mm,
和 105/1.4E 的 82mm 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喔!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paul20417 wrote:
樓上兩位可以從別樓吵...(恕刪)


我怎覺得有人鎖定E大的文在打---在這裡發隨便提兩句也能察覺,真的湊齊七龍珠了法力無邊
an6550696 wrote:
訂了85 1.8 ⋯⋯然後流出明年要出85.2 ⋯...(恕刪)


兩個重量價格一定差很多的啦!
PALAE wrote:
實在不懂 為什麼nikon就是不出 16-35 2.8
14-24 竟然拍風景很強


一個可能16-35這焦段要做好2.8真的有些難度(F卡口那支f4相比於Canon的2.8,體積大又變形嚴重),第二個更有可能的是和Canon的默契:你別做14-24我就不動16-35,各自保留一兩個特色產品,繞開去發展替代焦段也是可以。

畢竟當初Nikon好不容易做出20-35/2.8、Canon隨即下修至17-35(好像還有二代)來毆打,Nikon死命做出17-35畫質及最近對焦28cm贏得好評(新聞採訪用鏡近距離畫質很重要,兩者高下立判)Canon就馬上推16-35至今成為典範...這個過程可能雙方都覺得太辛苦了,各自發展藍海不是更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