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dy wrote:
我想這應該不至於會像1那樣大失敗,市場不同

不過跟一系列時相比,現在市場環境差遠了!
Nikon出第一台 V1、J1是2011年吧,
那時手機還沒有威脅到相機市場,
幾乎是數位相機最顛峰的時刻!

不過接下來到2020,數位相機的銷量整整掉了90%,
而且末來還會持續探底,真的成了時代的眼淚...

面對日益縮小的相機市場,即多投一分錢都是傻的思路,
難道Nikon的高層都不住在地球嗎?還是不知今夕何夕?
應該不會傻到為"沒有一點點樂觀的相機產業"投入巨資研發新的CMOSs?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不過跟一系列時相比,(恕刪)


暫時估計不會進入普通消費市場,可能會用作其他光學市場產品上,不過也確實有豪賭性質。。。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投入巨資是太誇張了,就這個發表論文的計畫
本身是兩顆65奈米的晶片,和FAB談好的話,
搭免費的班車都有可能,就算班車要錢,頂多
是幾百萬台幣,尼康這個東西不但測試了自己
的架構,也能評估代工廠的能力,這是很穩健
的正常的研發步驟,反而看到要放心才對,別
太糾結於一吋,架構都是scalable的,FAB的
班車面積會有限制,先作小是正常的

完全不支出研發費用,等著買過時的次等貨,
性能永遠落後,毛利下滑,就等同宣告放棄競
爭,研發費用縮減的公司,十之八九都是利空
EPICVIS wrote:
投入巨資是太誇張了....和FAB談好的話,
搭免費的班車都有可能,就算班車要錢,頂多
是幾百萬台幣,(恕刪)

蝦毀?研發一顆 CMOS只要幾百萬台幣?
簡直是"CP值破表"嘛!
真有這種好康,那Nikon十年前早就該做了啊,
也不用一直受制於SONY,含著淚水跟SONY買CMOS?

EPICVIS wrote:
尼康這個東西不但測試了自己
的架構,也能評估代工廠的能力,這是很穩健
的正常的研發步驟,,(恕刪)

現在才開始穩健正常的研發步驟?
雖說遲做總比不做好,晚來總比不來強!
俗話說年過四十慢半拍,
不過Nikon這家百年大廠也慢了太多拍了吧!
生死只是件閒事
論文的一段

Acknowledgement:
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engineers in Nikon Corpor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vision CIS Development Center
and Dr. Juan C. Ivaldi in Nikon Research
Corporation of America for their support of this work.

別再相信尼康自己沒在研發感光元件的傳說了,研發也不可能是現在才開始
這篇作者在尼康十四年了,難道他上班都在泡茶嗎

搭FAB班車一次本來就是幾百萬,但是還有隱含的成本
EDA軟體,後續晶片切割打線封裝測試,養RD做電路研發模擬
真的都通過測試要量產,還有幾千萬的光罩費
但這不是瞬間噴掉,是好幾年慢慢的用,沒有神人可以一瞬間把電路全部弄完
又都沒有問題,設計晶片就是一輪一輪來的,功能方塊像積木一樣
好用的核心概念可以用在很多產品

為什麼外購?除了考慮產品定位用途,代工廠日益減少也是原因,以前有TOSHIBA
有Renesas可投,近幾年都被索尼吞了,三星技術夠但不碰大片的感光元件
所以大部份會以直接購買索尼的感光元件為主
但近幾年其實有幾顆不是索尼做的,比方Z50 D7500
代工廠是TOWER,而這顆65奈米的堆疊,不用想也是TOWER
65奈米是他們最新提供,雖慢了索尼這麼多年,不過終於等到了就是

至於尼康的研發部門,主要都是為了旗艦機的性能
中階機身其實外購索尼感光沒什麼不合理的
但高階機身根本拿不到索尼的堆疊(或是貴到不划算),那還要玩嗎?

death0101 wrote:
EPICVIS wrote:
投入巨資是太誇張了....和FAB談好的話,
搭免費的班車都有可能,就算班車要錢,頂多
是幾百萬台幣,(恕刪)

蝦毀?研發一顆 CMOS只要幾百萬台幣?
簡直是"CP值破表"嘛!
真有這種好康,那Nikon十年前早就該做了啊,
也不用一直受制於SONY,含著淚水跟SONY買CMOS?

EPICVIS wrote:
尼康這個東西不但測試了自己
的架構,也能評估代工廠的能力,這是很穩健
的正常的研發步驟,,(恕刪)

現在才開始穩健正常的研發步驟?
雖說遲做總比不做好,晚來總比不來強!
俗話說年過四十慢半拍,
不過Nikon這家百年大廠也慢了太多拍了吧!
EPICVIS wrote:
論文的一段Acknowledgement...(恕刪)

了解!感謝你專業的資識分享和祥细的解析!
生死只是件閒事
EPICVIS wrote:
論文的一段Acknowledgement...(恕刪)


在沒有能跟Sony競爭的CMOS大廠出現前,Nikon只是在等待被收購
想想就懂了,Nikon現在能幹嘛?只能撿Sony的殘羹剩飯CMOS啊
無反決定帳面上前幾行的參數是什麼?就是CMOS啊
難不成觀景窗、機背螢幕、卡口會是決定最關鍵的照相參數?
稍微翹起來一下,CMOS供應商就幫你提高一點CMOS售價,是CMOS供貨談判時的漲價快?還是研發技術提升快?

之前小的CMOS廠,一個接著一個都被Sony收購走
Tower?有志氣不要被Sony併購?
世界上我看能不被Sony併購的CMOS廠只有Canon/Samsung/未來的中國國家級廠商而已
其他的廠商,有什麼用錢談不攏的?能不被買走的,只剩下有立場在而且還有收入的廠商能挺住而已

所以Nikon現在還能存活的理由就是兩個,一個是一直很強的單反、一個是無反的CP值
鏡頭群,那根本是浮雲,現在Nikon有什麼鏡頭群還能讓人不管機身落後的?
無反孱弱的跟什麼一樣,擺明了搞不到最強的CMOS,那怎麼可能推出性能一樣好、又價格一樣的無反?
消費者應該要懂這些背後的困境,因為Nikon只有活著的技術,死掉的市場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對焦搞不好比較是大問題,畢竟入門中階也能併
另外長焦真的要快推出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death0101 wrote:
不過接下來到2020,數位相機的銷量整整掉了90%


銷量其實沒有掉只是換人做
rivar wrote:
其實銷量沒有掉只是換人做 點點點



銷量沒掉?
現今就算無反市場全吃下來
也不到2012 DSLR市場的1/5
那時Nikon市佔35%
銷量怎麼會沒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