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def wrote:
沒有ARNEO(50 1.2有)


有沒有ARNEO Coat 其實端視鏡頭設計, 近期的巨砲600 F4就沒有, 但400 2.8就有
^^A 請多多指教~
jenhoxen wrote:
1/200秒,MD走向鏡頭,Z9的追焦,還有防手震,你告訴我焦在哪裡?



這其實就是現代AI追蹤要追眼的關係, 一般人看到眼睛不清楚就認為沒對焦
其實你可以回去看你截圖整張其他部分, 再去判斷是失焦或是整個畫面都因破壞性壓縮導致模糊?
^^A 請多多指教~
jenhoxen
你覺得哪裡是清楚的、或哪裡應該清楚?攝影科技追臉追眼發展至今,一個MD徐徐走來,眼清楚不是最基本的嗎?這麼頂規的機身鏡頭若還需要找些場曲彗差景深等理由甚至韌体沒調好來解釋它的不能,要它作甚?
jenhoxen
就是看過了不覺得哪裡有焦,壓縮破壞理應整個圖床都會,唯獨這支視頻不能看出銳度?
MUS wrote:
有沒有ARNEO Coat 其實端視鏡頭設計, 近期的巨砲600 F4就沒有, 但400 2.8就有


對的,和設計參數有關,跟省錢沒關係,有這麼多光學校正要考慮,牽一髮動全身,失之毫釐可以差之千里。ARNEO Coating 據說對比可以很誇張的提升,透光率會下降,在哪一隻鏡頭上能提升畫質,而哪一隻選擇不用應該Nikon自己知道,消費者不用想太多。
mobile0134 wrote:
官網剛剛發佈了,11...(恕刪)
目前看起來是虛化與解析都達到相對理想,即使在同樣縮小光圈的散景也更優。

至於j兄提到不鋭部分,就先前測試CNS三家的眼對焦位置其實是有點偏差,這裡就會有焦前與焦後的問題。


不過,所有一切還是待最後量產產品,對於老尼來說,58 50/1.2都還有出現過,85/1.2真的是還未見過。
MUS wrote:
這其實就是現代AI追...(恕刪)


拍片還是拍照 AFC 表現都是一樣..

這近距離拍正面追縱移動說易不易, 說難又不難, 看人囉.

不過就是打不中焦還拿出來誤導人, 就是 you tuber 不嚴謹. 起碼也解釋一兩句不用大家盲猜.

爆炸頭那段片都有踢爆, 提示 Nikon 他手上那支 Z85 1.8 production sample 對焦不準. 沒人比當事人更清楚發生何事. 但這類靠與 Nikon 關係借來 pre-production sample 的 review, 話說得隱晦, 不用太認真看待
jenhoxen
正面人物移動追縱近期無反幾乎必測且大都有不錯準度,此次難點無非超淺景深與夜間拍攝,參數可見亮度約如一般街景並非全暗,且超淺但可以掌握的景深不正是此鏡值得引起偌大關注的賣點嗎?準焦才有焦外美學的可探討性
且超淺但可以掌握的景深不正是此鏡值得引起偌大關注的賣點嗎?準焦才有焦外美學的可探討性

-------------------

這才是關鍵, 不過只看表面對從沒出門用過別家 85 1.2 的人是對牛彈琴.

1.2 與 1.4 對焦精準所要求是兩回事, 的確可以前後兩組線性馬達減短對焦行程造成更快對焦, 但準不準是另一回事, 跟據circle of confusion 明明最近到無限遠需要有100 級樓梯的差別, 但為跑得更快減省成50級樓梯就是造對好事? 不下一次用大光圈定焦深感對焦行程設計不夠細緻影響準焦率. 需要我也可以數數C, N, S 那支鏡做得不好. 也了解到為何廠家設計 1.2 行得慢但對得準的苦心.

有那麼簡單 Nikon 一早就已為 58 0.95 練成AF, 多加前後幾組線性馬達不就解決? Nikon 是第一次造58 0.95 / 85 1.2 但也不傻, 最終還是在快與準中取平衡.

我敢肯定 70-200 2.8 一定比 85 1.2 更快更準. 那是 70-200 2.8 的對焦技術超前 85 1.2 ? 還是硬體上差別只要多加幾組前後馬達就能解決?
Cedef wrote:
到時候説好的defocus control是要跟佳能一樣再發表一隻85 1.2嗎= =
然後吧這些加上去當賣點 提價
嘖嘖嘖



Nikon從來沒有說會有一隻如同F鏡頭的135mm DC 一樣具有 Defocus Control的85mm F1.2。Nikon最初的85mm F1.2 剛出來的patent有說到會是multi-focusing system,因此Nikon Rumors也自己腦補可能會是Defocus Control(不過人家是加了問號?了),鬧得很沸騰,其實Nikon說的就是這個雙鏡組對焦,我不覺得以後會出Defocus Control,至少可預見的未來也沒必要加在85mm F1.2上面。要有的話可以用在135MM 吧。
crossmatch wrote:
這才是關鍵, 不過只看表面對從沒出門用過別家 85 1.2 的人是對牛彈琴.

1.2 與 1.4 對焦精準所要求是兩回事, 的確可以前後兩組線性馬達減短對焦行程造成更快對焦, 但準不準是另一回事, 跟據circle of confusion 明明最近到無限遠需要有100 級樓梯的差別, 但為跑得更快減省成50級樓梯就是造對好事? 不下一次用大光圈定焦深感對焦行程設計不夠細緻影響準焦率. 需要我也可以數數C, N, S 那支鏡做得不好. 也了解到為何廠家設計 1.2 行得慢但對得準的苦心.

有那麼簡單 Nikon 一早就已為 58 0.95 練成AF, 多加前後幾組線性馬達不就解決? Nikon 是第一次造58 0.95 / 85 1.2 但也不傻, 最終還是在快與準中取平衡.

我敢肯定 70-200 2.8 一定比 85 1.2 更快更準. 那是 70-200 2.8 的對焦技術超前 85 1.2 ? 還是硬體上差別只要多加幾組前後馬達就能解決?




新出的Nikkor 85mm F1.2根據官網描述,不僅是雙馬達,更重要的是雙鏡組對焦(樓上有解釋,被人hype成defocus control的)

它兩大特點之一是最近對焦距離的畫質控制更完美,如同微攝鏡頭像Zeiss Makro,叫作floating element一樣,對近攝物體可以降低光學相差。另外一個就是兩組鏡頭浮動,用雙馬達對焦,根據Nikon說法這不僅提高對焦速度也提升了對焦精度。

你說的沒錯circle of confusion才是85mm F1.2拍攝最大的挑戰,更別說是直對鏡頭運動的model. 這一切都是講成功率,也和機身的處理器性能有關。有更多人拿到鏡頭後,會有人做更多和Canon RF 85mm F1.2的測試。米粉頭說他會再做一個這個測試。不過如果不是錄影,那根本就不是問題。
這個線性馬達到底是甚麼線性馬達?
雙對焦馬達又是怎樣雙馬達?

我沒碰過相機用的,我看過的都是很貴上千萬的設備用的,我只能用我看過的設備來說(PANASONIC與FUJI的SMT機與精密雷射雕刻切割機)
線性馬達很貴,速度很快,但是線性馬達可以看成是傳統馬達展開成一直線
線性馬達需要配光學尺才能做定位,光學尺又分兩種,增量型與絕對型,如果相機要拿來用必須用絕對型的
光學尺精度很高,可以應付1條的精度
雙馬達我以前碰過的設備來說有個重點與絕對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兩個馬達的特性必須非常接近,不然會有不匹配的現象,簡單講就是不能隨便用兩顆同型號的馬達直接拿來用,要刻意挑過,以前公司有這樣設計的6軸DELTA機械手臂,PANASONIC做的,一般DELTA只有3軸,也就是3顆馬達,6軸要6顆馬達,但是一樣做3軸的動作,唯一差別是6軸DELTA可以做出傾斜角度

相機那種價格絕對做不到上面我提到的,只是我很好奇相機的線性馬達與雙馬達到底是長怎樣

對焦行程也牽涉到對焦精度,越短的對焦行程對馬達的精度要求更高,但是拉長對焦行程會降低對焦速度,把馬達速度提高可以解決,但是同樣帶來煞車的問題,因為任何的運動只要停止時都無法避免慣性作用,馬達要夠力才能把慣性消除(才能馬上停在正確位置不需要重複修正位置造成震盪現象),還有必須把鏡筒的機械公差考慮進來
Wahaha214 wrote:
這個線性馬達到底是甚...(恕刪)


就是直線運動的叫線性(與環形或螺旋相對)
兩個(或兩組?)就叫雙馬達呀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