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wrote:
Z7/Z7II 原來是旗艦
現在有了Z8 和 Z9
我估計Z7要結束了
特別是Z6III 體積比Z7II 更大台的話
如果Z7III 再大一點,不就變成Z8 的體積?
Z7系列的硬體設計風格比較像D6xx系列吧,第一代連垂直手把都只有裝電池的功能,完全無法操控直拍,這樣說是旗艦有點牽強啦。
天空一片雲 wrote:
Z6本就是取代D7XX系列,而Z7本來是取代D8XX系列
但是NIKON不知為何要出個Z8??其實弄成Z7 III比較OK
搞成現在
5=入門
6=中階
7=准專業
8=副旗艦
9=旗艦
MUS wrote:
Z系列要對應單反等級機身的話, Z6 = D600/610系列, Z7 = D800/810系列, Z8 = D850
jenhoxen wrote:
這一點可說是、也可說不是,以現況畫分似乎是,從歷史歸納則可能不完全是。
在850之前,800/810就是旗艦以下最高級別,那時期沒有理由說它們不是準專業,只是850出來之後性能更強、具備較多旗艦特質(特別是在機身結構強度方面),讓人感覺超過810甚多,更具有準專業架勢,其實很大部分也源自科技的迭代(如對焦系統由CAM3500→CAM20000,和D5同級),在D4時代,D800/E也具備和旗艦相同對焦系統
MUS wrote:我把數位機身列出來, 你就知道實際上只有D4那一代比較特別, 其他D3 D5 Z9都有對應的準專業機身
D4 同畫素, 性能小減的準專業機身 = 無, 而D800/ D810是性能大減的超高畫素中階機身(在2012年), 不論對焦系統性能(採同系統但馬達嚴重弱化, 推速完全不同), 連拍性能, 機身壽命, 耐候等等都不及
),不是降級而是尼康當時也沒有更高檔的處理器;機殼D800 vs D700是有變薄但強度沒有明顯變差,唯有垂直手把接口由傳統的獨立鍍金粗針轉為細針集成插口,在應對暴力扭曲時抗性稍差較易error,但這也不是降級而是時代因素,之後Nikon沒有再用粗針接點的機型。jenhoxen wrote:
其實D800/E硬體性能及壽命比起D700來並沒有大減,速度慢是因為用1200/1600萬畫素的引擎處理3600萬自然的現像(F=ma)
MUS wrote:
D800就是D4 性能降階至中階的版本, 跟Expeed 3 沒有直接關係.
這一點從D800開APS-C裁切的1600萬畫素等同D4時, 連拍張數卻只能從4fps 提升到5fps/ 加把手6fps 就知道D800是刻意在性能被降階的, 從反光鏡升降機構速度, 對鏡頭馬達推力等差異都和每秒10張的D4 非常巨大, 尤其推長砲的的性能根本就是被D4 甩開N條街.
D700雖然只有5fps, 但上手把後可以直接拉到8fps, 只差D3的9fps 一張, 對長砲推力在上把手後也差異不大
相同的D5 vs D850, Z9 vs Z8都一樣, 性能都差距不大, 準專業的準字才成立, 單看畫素去決定是不太合理的

MUS wrote:
至於對焦系統Multi-CAM 3500FX是不是表示D800就是準專業機身?
Z7具有和Z8, Z9相同的493個相位對焦點, 我想Z7應該不會被稱為準專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