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學簡體不是為了要應映電腦硬體的不足嗎?據說當時電腦運算能力作繁體的運算太吃力才將文字濃縮,我也不太清楚 @@不過中華文字的發展就栽在這簡體中文了,若真的是以中華文化探討的外國學術人員學的絕對是繁體中文,學簡體的只有以利益為主的商業人士
raguna wrote:他們學簡體不是為了要...(恕刪) 你太搞笑了 還沒進步到那個程度呢簡化字體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沒有文化不識字的人比較多簡體字更容易辨認書寫學習 爲了讓更多人更容易受到文化教育 所以才有了簡化字體這下明白了吧
暈哦,無知的人好多……在大陸,繁體中文就是稱爲繁體中文,從來沒有所謂正體/殘体的説法,那個説法是香港最先發明的,具體原因就不知道了。簡體中文跟改革開放還有電腦硬体都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因爲易學易記,畢竟五六十年代那個時候六億人口都要掃盲,繁體字並不適合年紀較大、文化較低的人學習,這才從過往數百上千年的草書字體、以及民間早已通用的一些簡略寫法中選擇較爲能表達字義,同時相對較多保留了漢字筆畫結構的字,集合在一起形成今天的簡化字符集。這些字的寫法並非邪惡共產黨政府在一天之内炮製的,而是其來有自,許多簡化字的寫法已經存在數百年……不信的話去找些古今草書名家寫的字貼,自己去看裏面是不是有很多簡化字?01不是討論這個的好地方,但實在看不過去一票人連一知半解都沒有就在那邊信口開河……更搞笑的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第一版簡體字規範是在1935(民囯24年)年中華民囯教育部頒佈的……現在居然都變成共產黨的罪證以及01諸位猛批的對象,蔣公泉下有知大概要被氣得活過來吧而官方推行簡化字(俗體字)的歷史更可追溯到宣統年間的1909年(民囯-2年?),那個時候還沒有共產黨咧
raguna wrote:他們學簡體不是為了要...(恕刪) 簡體已經是20世紀初中華民國時就有訂下來....電腦字型都沒生出來不過現在簡體似乎開始有點不受落,因為有很多字太過簡化...(簡體有些字,可能同時可以代表4-5個不同的繁體字...一簡多繁意)像前後的後跟皇后的后,簡體就是一個后字代之,結果出現....皇帝背後面的人就是皇后???XD一斗米的斗,跟戰鬥的鬥,以斗一字代之...根本意思就相差很遠子丑寅卯的丑,和醜字共用丑這不就完全破壞了中華文字的傳統字理和結構外形也不太.............XD國內教育部不就在考慮學習正體的可能性~搞不好簡體又被取代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