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ieye wrote:將近二年前的文章再挖...(恕刪) 目前小三元聽牌中16-35F4VR24-120F4VR其實70-300VR很有資格擺第三個,不過他不是F4,可能有詐胡的嫌疑我個人到是不計較這個,就算以後Nikon不出一支相對應小小白is的,我也很願意把這支拿來抵第三元
SElephant wrote:一開始以為是挖骨灰文...(恕刪) 為何會注意它呢?原因是用過24-70、17-55,小黑六,真是它馬的「重」拍個照而已,用它們真是一種折磨17-55/2.8(755g)已經有點受不了24-70/2.8(900g)折磨指數已達靠背級好不容易來了個小三元16-35/4 VR(680g)24-120/4 VR(710g)也是差不多的重但是又不願意用KIT那種塑膠質感nikon你就不能輕一點嗎?(不要跟我說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我懂!)曾經拆了SIGMA的5、6000元的爛鏡了解同一焦般,為何它賣得這麼便宜,也許NIKON作工紮實,而SIGMA價格是一半便宜,但成相卻不會是一半的差!請問變焦鏡一定要這麼重,成相才會好嗎?還是多了VR……多了N銘牌………多了???????
afeng856 wrote:目前小三元聽牌中16...(恕刪) 呵呵,70-300 VR的確是支有詐胡嫌疑的好鏡不過看Nikon在前兩顆小三元鏡頭上的配置,與比對一下同等級但非F4設定的28-300 VR之配置大概可以看出F4小三元大概的脈絡:1. 全焦段恆定F4光圈(基於這裡由,我相信應該不會出現70-300 F4這般的設定,但我很希望能見到有配AFS與VR的新版340登場,如果成真應該很有機會變成新一代的窮人打鳥鏡)2. 新一代的VRII3. Nano coating處理4. 高不成低不就、讓人有點牙癢癢的尷尬價位設定基於理由4,因此判定70-300 VR出局,因為它太便宜好入手,缺乏購入『元』級鏡頭該有的掙扎感
SElephant wrote:因為它太便宜好入手,缺乏購入『元』級鏡頭該有的掙扎感XD ...(恕刪) 不能同意您更多了....恨得牙癢癢ing........若是真的出了這一支,我的購買順位會低於16-35,70-300VR頂著先
Dave5136 wrote:鏡頭的小三元不知該如...(恕刪) 想像成清一色跟混一色的差異就好啦唉........只是個俗稱嗎,好玩就好,別考究太多。說真的原廠也沒有蓄意把這幾支鏡頭定義成有系列性的產品,只是觀察鏡頭的設定約略可以釐清出這樣的脈絡而已,不是嗎?
yilieye wrote:為何會注意它呢?原因...(恕刪) 光學本來就不是加減等比變化,就像人生中各種努力和結果情況一樣,可能花費一年苦訓才能增加一點成績,越是靠近極限越是困難!要從100公尺20秒到15秒需要訓練時間和10秒到9秒需要時間差多少,甚至不一定可以做到!也就是1.8到1.4,不到一級EV,但是面對像差是次方級成長!NIKON會特別在F4小三元都設立VR,最主要是在於nikon對F4定位和F2.8差異,F2.8的是作為旗鑑變焦鏡群,講求是極致畫質為優先,體積重量限制在一個範圍內!而F4則是屬於便利優先畫質,所以VR和焦段便利是作為必備條件,體積重要也是盡量在一定之下!要用料實在,畫質也要不錯,體積也要小那就是向LEICA那樣設計,但重量基本上除非換成光學樹脂,可能可以減少很大重量,但畫質與各方面又是多少用戶想要!簡單講,光學發展那麼久時間,並不是想要怎樣就怎樣,例如使用非球面鏡片可以減少一些設計難處,但實際上並不是用了就可以解決難題,並不是鏡頭把螢石,非球面等全都用上就可以解決!那個是修正三級像差又可能跑出五級像差出來,把高階像差修正好原本三級像差又亂掉,所以有時候都要故意留一些,像是邊緣失光也是,那是故意留下,因為完全修正好其像散問題會變很麻煩!AF-S NIKKOR 24mm f/1.4G ED 12 elements in 10 groups 620 gAF-S NIKKOR 35mm f/1.4G 10 elements in 7 groups 600 g這些才用上幾片鏡片也就這樣重量,35雖少但一個厚鏡片就增加許多重量!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15 elements in 11 groups 900 g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 17 elements in 13 groups 710 g鏡片數增加來修正各廣焦段,但鏡片較小就輕些!
Dave5136 wrote:鏡頭的小三元不知該如...(恕刪) 大三元 ,中發白各三支 八台小三元 ,中發白其中一種 兩支 四台其實鏡頭定義大小三元 ,就是等級差一點 ,價錢差一點就是了!話又說回來,我去香港溼地公園拍的時候!兩位Nikon 的同好 ,一位拿D3 配 Simga 大砲,另外一位拿小黑六在打鳥心想,兩位的手臂肌肉一定經過很多磨鍊
SElephant wrote:呵呵,70-300 ...(恕刪) 這段話非常之有同感,Nikon新出之小三元定位其實蠻明確的,就是『中間』路線重量中間,成像中間,光圈中間,加上非常實用之VR,有加有保佑的N鍍膜但是個人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定價真的是讓人牙癢癢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也一隻都還沒入手,期待繼續降價
ddik wrote:這段話非常之有同感,...(恕刪) 小黑六已經是血淋淋教訓,從開價84K到現在水貨已經到67K就可以買到!所以新鏡價位慢太高慢等就可以等到合理價位!鏡頭水貨比較會按市場銷售走!NIKON 16-35 F4 VR水貨已經到37K!24-120 F4 VR也是水貨到37K!CANON 17-40 F4 水貨24K24-105 IS F4 水貨為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