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入手Sigma18-50 F2.8以後~下隻鏡頭該買什麼?

yuppyang wrote:
我打算就是拍拍旅遊風景比較多 其實當初就該直接入手18-200VR

目前應該是Tonika 11-16 F2.8機率比較大 (還是一樣 我的人生怎麼如此昏暗)



那就買這一支品質評價極高的T 11-16,拍大風景與建築物真的很好用,
即使未來再買18-200也沒有衝突。

其實我還是喜歡固定大光圈鏡頭,觀景窗明亮很多,我認為18-50 F2.8可以留,
室內算是好用的焦段,明亮度也夠,否則就賣掉換18-200之類的。

不過我個人未來到國外旅遊時,可能會考慮一支70-300的鏡頭。
小弟一直有個疑慮...
如果只拍廣角與視角有需要為了買鏡頭而補望遠嗎?
相反的如果都是使用望遠端居多,有必要補廣角嗎??
當然小朋友養很多,或者喜好是放在買器材就無話可說
18-50是很好用的一個焦段,況且去旅遊除非要偷打美女或特別相片
不然實在很難想像,望遠端有攜帶的必要
因為很大支吧!!!
weai wrote:
如果只拍廣角與視角有需要為了買鏡頭而補望遠嗎?
不然實在很難想像,望遠端有攜帶的必要
因為很大支吧!!!



沒必要。
我平常幾乎沒有使用90以上的焦段,但是如果到國外旅遊,
要拍攝冰山或是很多動植物與風景時就會用到,台灣比較沒那麼多風景可拍,
到日本、英國、紐西蘭....即使是一般鄉間都很多好風景,哪時候就用得到。

70-300並不重啊,小小支的。
我的焦段也補得很意外: 12-24 16-85 70-300

但這三顆從沒同時出過門.....

有需要再買,補焦段意義不大..........



也曾見過50定焦一次買三顆的人(當然三顆是不同的啦)....

他的理由是"Fu"不一樣.....

我也有 S18-50 F2.8
另外還有 S10-20 F4-F5.6
兩隻都非常常用,這個組合我也用一年了。

現在很想入手的是 S50-150 F2.8,被他的解析力驚豔
可是一直考慮中。考慮價格,考慮我用不用得到,考慮他沒有 OS。

70-200 太大隻太重了,不列入考慮範圍。

同意樓上,補齊沒意義,完全看你的需求採買就好了。
我目前是用D90+16-85MM的組合
S18-50MM我也用過
S18-50光圈不大不小、焦距不遠不近
光圈要縮畫質才會好
而16-85MM全焦段全開光圈的畫質都很利
有VR防手震照片成功率蠻高的
所以以我自己想要焦段補齊
我傾向選擇TOKINA 11-16MM+NIKON16-85MM+NIKON 70-300MM VR這三支來補
以畫質和價位來說,這是我心目中的窮人大三元。
AllenTang3434 wrote:
我和樓主相反
目前有...(恕刪)


會喔 對焦環會跟著轉動

我現在18-50mm/F2.8碰到的問題是
沒閃光室內還是滿容易手震的
就算光圈開到最大 ISO上1600 也一樣
難道室內拍攝非入閃光不可嗎???
yuppyang wrote:
會喔 對焦環會跟著轉...(恕刪)


前幾天剛入手S1850

也是在室內拍

先拿自己養的米克思測試

不容易手震到阿

反而感覺滿好用的呢

可能是我要求低吧

拿一張獻醜

怎麼好像變成討論S1850的文了

我也有一支S1850
室內ISO1600+F2.8確實不太夠
光圈全開時畫質有點軟
焦段有點短

之前一直在掙扎要不要出掉1850換成18-200或1685
換成前者是因為焦段加長方便一鏡到底
後者也是同樣焦段範圍加大 顏色漂亮畫質銳利
但後來還是沒換,因為雖然有時候會感覺受限制 但是個人較常使用的焦段確實落在18-50左右
而且捨不得那個微距和恆定大光圈
再者就以上幾點和畫質來說 S1850已經算很超值了(而且要出掉副廠鏡通常二手價會被壓很彽
目前還沒預算買長焦 因為下一顆目標放在35mm f1.8

下一支推70-300
50-70那段真的只是幾步的差距
上到長焦段之後似乎真的可以用步伐補足(當然不是說多走幾步路就可以打鳥orz
小弟從 Nikon 18-70 kit鏡入手,配合 D80,
後來轉手換成 Sigma 18-50 F2.8,(大光圈+微距在室內拍人、拍食物滿好用的)
前一陣子去日本拍楓葉,增購 Nikon 70-300 VR,(拍了不少楓葉特寫)
所以基本上我覺得 Sigma 18-50 + Nikon 70-300 已經夠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