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AndyChan2005 wrote:
如果拍攝當下的條件許(恕刪)


是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Sinclair6283 wrote:
走在路上的人們,總有(恕刪)


是的,105mm這焦段是有獨特之處,但個人認為,這個焦段做街拍會有很多限制。

另外的微距照片,有嚴重的『紅色溢出』了,圖是好圖,但不夠耐看。。
手動對焦有個好處,就是當你一旦確認合焦,然後就不用擔心真正拍攝時出現『合焦不對』的問題了(這我不會認為是『跑焦』,是兩回事來的。)。。

Df + Ai-S 105/2.5,M模式+ Auto-ISO,ISO1600 + f/2.8 + 1/125。
個人認為,一般而言,105mm焦段不太適合拍攝全身照,因為會把人拍得『變肥矮』了(我試過一次用來拍麻豆全身,我是打死也不敢把這照片發給她看的,肯定被罵慘了的。)。
我自己的作品,105mm大多都是拍半身照,街拍也不例外。

『Df拍Df』
某天在街上,看見有攝影人拿著Df拍照,我也就好奇的拍下來了。

Df + Ai-S105/2.5,M模式 + Auto-ISO,ISO100 + f/2.8 + 1/320。

正常而言,大凡拍過人像,給做過後期,都應該知道女生美肌的秘密就是紅色和橙色HSL通道的調整,然而,也會是不知不覺當中讓『紅色溢出』發生。
所以,大凡是遇有紅色背景(及紅色衣著)時,我們就得要小心處理紅色。

不論是前期拍攝時的曝光參數調整,還是後期處理,無非就兩個字——平衡。
一旦偏重某個方向,自然會出現另一個方向的壞影響。
紅色溢出就是這樣發生的。。

就以這圖為例,我先是按照我自己一貫的人像處理方式做後期,先加入自製的『人像風格檔』處理,然後就發現女生的紅色上衣出現強烈的『紅色溢出』了,其嚴重程度已經去到連上衣的細節花紋也不能看得到(顏色溢出,就是有遮掩細節的後遺症!)。
所以,我馬上對紅色通道進行處理——首先一邊調整紅色飽和度,一邊觀看紅色上衣的顏色變化,最後竟然把原來+25的飽和度調到-5!
才能夠看得比較『舒服』,然後,再把紅色通道的『亮度』減一點,進一步的重現了紅色上衣的紋理。
再看看女生的膚色是不是好看,結果加了點『橙色』飽和度,然後就成了這圖的效果了。
大家看完這過程後,是不是疑問著『那顏色就不是真實囉?』。。
然而,我想反問大家一句,世上除了嚴格控光的產品型錄以外,世上有100%準確的顏色重現嗎?
試問世上那么多的美顏女生照片,又有那張圖是真實臉色?
拍照不是因為好看而是要『忠實』,那世上90%攝影作品都可以消失了。。

Df + Ai-S105/2.5,M模式 + Auto-ISO,ISO400 + f/2.8 + 1/160。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irontheone wrote:
正常而言,大凡拍過人(恕刪)
浴火鳳凰,此表演者手部韌帶曾經開過刀,
一度想放棄的夢想,在自己的堅持之下,再度完成表演

Nikon D850 85mm 1.8G (f/2 1/6400 iso100) 攝於檜意生活村
 
街拍困難點在於能不能 po 網?內容易觸犯個人隱私,
所以社團的人都會儘量少 po 網,但同意者例外…ex. 家人 表演者
為了避免拍到太多閒雜人等,
個人通常開大光圈來虛外目標物以外的人
上了一定年紀後卻發現,想看的是目標物以外的人事物
為了這目的,搞了一套 M43 系統,最後發現手機最好用
泛焦會是另一種好選擇嗎?
畢竟 FF 系統縮光圈效果不大
Nikon 有可拍出都很清楚又立體的鏡頭嗎?
(太久沒回來,都不知道怎麼 po 小小的圖,每張都這麼大)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浴火鳳凰,此表演者手(恕刪)
我也常街拍街頭藝人
信義區香堤廣場最常拍
如果要效果突出的
我是用D850 + 24-120 F4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浴火鳳凰,此表演者手(恕刪)


首先,為圖片主角的毅力而喝彩,拍得也不錯,加分稱讚是必須的。。

其次,我認為你還走不出心魔——街拍並非犯法行為。你的諸多顧慮,其實就表示你覺得自己在犯罪。
雖然各國都有因應的法律去保障個人私隱,然而,街拍作為記實攝影的主流形式,個人並不認為非必要一定是犯法之舉。
記實攝影可是一門大學專門學課哦。

要解決心中是否犯法的疑問,首先問自己,為何要做這個記錄影像?
是因為看了犯法事?
是因為看了不爽?
是因為想『公諸於世』的心態?
你覺得自己是『狗仔隊』嗎?

如都是『否』,那還需要經過『當事人』同意?
如果都經過當事人同意才去拍攝,我界定為『侵入式拍攝』——這在左岸很多景區都有這種活動,其結果卻洽洽違反了街拍的原有精神。
反而,自己在拍攝之前,是不是清楚自己的意圖?
對自己行為有清楚的認知,同時給自己定下規矩(例如我自己的『不喜不拍、不好不拍』),這才是最重要的,對吧?
例如你這圖,我覺得第一思想非常正面,第二影像上也看不見主角的正面,連『俏像權』的問題也不存在,那還擔心什么呢?

第三,關於街拍的器材,目前公認最好的焦距是135格式標稱的30mm左右,例如自稱街拍神器的Richo GR 就是配的28mm等效視角的定焦。
正常而言,在標準焦段上,24、28、35、50都是適合街拍的,焦距越長就越不適合。
而我個人街拍使用得最多的是35mm和50mm定焦。
目的是跟主角保持『最佳距離』而又能夠進可攻退可守。
而這些焦段的『超焦距』一般都非常近的,收一兩級光圈的話,實際上可以短至5米範圍內就能實現『超焦距』,反而使用焦距越長,你就是改變格式也不能改變『景深』控制的。(如果有這種想法,又涉及另一嚴重錯誤的認知——格式能夠改變景深。)

『街角的人們』
Df +Ai-S 105/2.5,M模式 +Auto-ISO,ISO100 + f/2.8 + 1/640。
只要先擺正自己心態,其實很多時候被拍攝者都會主動沖著鏡頭笑的。放鬆點,街拍這個題材很好玩的。

wenfeiho wrote:
(恕刪)


歡迎加入供圖助興。
如果簡單寫一點什么的感想之類和拍攝資料,那就更完美了。。

不過怎么看上去有種朦朧美?
是刻意的嗎?
雖然說,最好的街拍鏡頭是廣角焦段,然而,其實拿起手那支鏡頭也是可以的。。

『勇闖前路』
某日,本來是去拍攝社會事件的,但是途中見有一班年輕人踩滑板經過,跟『空蕩蕩』的馬路形成了強烈對比,於是就馬上舉機拍攝了,使用了18-300的旅遊鏡,為了構圖,拉焦段至165mm(相對視角247mm)。

D500 + Sigma18-300 OS HSM,M模式 + Auto-ISO,AF-C72點輔助對焦,ISO250 + f/8 + 1/640。平均測光,-0.3級曝光補償。
只要適當收光圈,又注意一下拍攝距離和背景距離,其實最低限度還是能認得出現場是那跟那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