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國買鏡頭會比較便宜嗎?

gary5855 wrote:
去美國買最便宜 on...(恕刪)


請問一下那邊有特價的呀
我現在正好在美國

謝謝啦
哈,跟我以前的想法一樣
我三年前去泰國玩也是這麼想的
不知鏡頭、還有LIEV's牛仔褲也都泰國制造的
不過我去回來後跟本沒有比較便宜,反而有些更貴
退完稅也一樣
asklin wrote:
請問一下那邊有特價的...(恕刪)


美國的特價活動通常都是限時,而非限通路或限地點

以最近來說,Black Friday跟Cyber Monday應該是最值得期待的大特價機會

幾乎所有通路都會在這短短的一個週末前後瘋狂下殺,但是過了之後價格又跳回原位,這就是美國的消費生態!
Myvatn wrote:
這些國家開車每年要繳的稅不是你能想像的多,
油價也是台灣的兩三倍, 有些東西不能只看售價的.

台灣物價真的在全球超便宜的, 別再挑啦!


可是我們GDP〈美元〉差人家那麼多......XD
日本37388
美國34010
英國30277
德國29080
台灣12715......

我們台灣收入差歐美日本基本都2~3倍.......


一台車差價1百萬即使歐美油錢一公升比我們貴50快,是要加很多很多年很多很多油才補的回來了.....

還有歐洲我是不清楚,但是美國的燃料稅是隨油增收,而非台灣這種機制.....

在台灣一台3000cc的車一年只開一次要付8640元的燃料稅,

一台1600cc的車每天開車每星期加油一年卻只要附4800元的燃料稅.....
milo07182002 wrote:
賓士在德國是免關稅的...(恕刪)


德國的Mercedes是德國做的德國品牌產品在德國賣

但泰國的Nikon是泰國做的日本品牌產品,因此計算基礎應該以日本的角度來思考,而非泰國。就像有很多大陸製的產品,就算要在大陸銷售也得先過水到香港之後再回銷,所以整個稅金成本就硬是多了一截,與專門製造給本土用的產品不同。

何況台灣的汽車貴是因為台灣政府對進口汽車課徵高額關稅,再加上進口台灣的Mercedes、BMW都是全配備,但您看到的那些價格很多都是空車價,配備多選一點價差馬上就拉近了。
(上次去歐洲出差,還租到後座手搖窗、絨布椅的C200 Kompressor,這個在台灣可見不到了吧?)

何況就如同上面有朋友提到的,在歐洲養車最貴的其實是稅金、維修跟燃料,車價反而是次要。先前在德國租車,要還車之前加油,一加就是82歐元,換算台幣破4000(95無鉛每公升大約1.35歐元),付帳時有點傻眼因為這輩子從來沒有加過這麼貴的油(又不是開拖拉庫的)知道這種現實後您大概就不會羨慕在德國買德國車的人了吧?
milo07182002 wrote:
可是我們GDP〈美元...(恕刪)


GDP低並不會讓進口貨品的製造成本降低,因此在GDP偏低的國家,通常工業產品的價格與收入的比例反而偏高

GDP低的國家通常是服務業的成本會降低很多,所以像是餐飲、旅遊服務與智慧財產權類,這些勞務附加價值比原料成本高很多的產品種類,才有可能大幅降低價格。

所以,去泰國時就吃吃泰國美食享受一下泰式按摩就好,別想在泰國買到啥便宜的外國貨啦!
歐洲其實我真的不清楚,

但是我在佛洲呆2年半自己感覺的情況不像你說的這樣,

其他洲我不太知道,但在佛洲加油站有很多廠牌每個廠牌會有一點差價,

但我大概記得89 plus每加侖是2塊多美金,1加侖好算一點大約是3公升,

所以在美國每加侖換算每公升油價=20多快台幣。

這20多快台幣還包含了"燃料稅"唷!!!!!!!

美國其它州或是歐洲我就不清楚了~如果資訊錯誤就抱歉了~

以上車價是Channel Auto 調查同車款標配的售價。

還有在美國所有車款的安全配備是不可以選配的,但在台灣安全氣囊或是其他安全配備是可以選配的,

在美國開我姨丈的3800cc大貨卡是很過癮的,在台灣光付稅金我就要切腹了XD

C200K的油箱總容量好像也才60L左右,扣除預備油箱8~10L,開到油表亮燈一般最多只能加40~50公升,可

是你的價格換算大約加了60公升耶.....是不是被加油站員工吃油了.........
我剛剛又翻一下另外一家店的最近目錄
裡面有擺放著SB-800
一顆要價17000銖
就我所知,SB-800是停產了!不知道他們怎麼還有得賣!OK~那不看SB-800
來看SB-400,價格是5800銖。
再看SB-600,價格是10200銖
依然是比台灣貴上不少
好!看閃燈不準,咱們來看一下垂直把手
Nikon MB-D80---------這個是泰國做的沒錯!因為我也有一個
售價是7500銖

隨手附上一份給各位參考一下
milo07182002 wrote:
歐洲其實我真的不清楚...(恕刪)


美國是燒汽油的天堂,有些地方汽油便宜到比礦泉水還便宜(例如之前去Dallas出差,發現油真的便宜到好想自己打包一些回台灣.......),這跟汽油貴到沒人敢用、柴油車佔有率超過一半以上的歐洲,根本不能相提並論。那缸汽油是我從德荷邊境的Kaldenkirchen一路開200kph到Frankfurt am Maim燒光的(還包括繞路到Heidelberg跟Spyer玩耍的部分),備用油箱都用掉一半(還有,我那時租的是BMW 523i Touring,C200K是另外一次出差時租到的),價錢完全正確就是82 EUR,不用懷疑啦!

離題了.......還是回歸電子產品的本題就好

因為自己本身也是從事電子產品製造業的,所以對於各個國家的通路結構大概有個概念。基本上美國大概是全世界電子產品價錢最便宜的地方,除了因為市場大競爭激烈所以各家廠商莫不加碼角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零售市場通常擁有比較低的通路層數,舉例來說像是NewEgg、BestBuy、Walmart、TigerDirect這些賣電子產品量大的通路,幾乎都是直接跟原廠或是原廠的地區分公司直接拿貨,不透過代理商或經銷商,再加上原廠為了搶佔有率都會給很重的MDF,所以通路可以利用IR、MIR等方式在有限的時間或數量範圍內密集轟炸消費者,所以如果懂得等機會、比價,在美國有時可以買到價錢非常漂亮的產品。

相對的,歐洲市場,尤其是法國與義大利那些e-tailing比較弱的國家,通常都是靠龐大但是層數多的配貨網路一層一層把產品發下去,因為每一層通路都要賺一點利潤,所以終端售價就連帶的被抬高了。還有就是在歐洲賣東西價格一旦調低之後就很難漲回去,因此廠商通常在沒必要時不會輕易做很重的促銷(相比之下美國的限期促銷方式結束之後,產品價格調回原價,消費者也習以為常,所以廠商反而敢在必要時下重手),所以相對的就很難買到便宜的特價品。如果再加上重稅的因素(西歐國家大都要課17~20%的VAT,相比之下加州才加碼到8.5%,民眾就哇哇叫了.......),東西會便宜才有鬼。

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與銷售文化,您以美國市場的狀況推估歐洲市場,其實只能說........離譜得有點大。建議有機會時實際去歐洲走一趟,保證您能「耳目一新」(或者被嚇到,這個是一同到歐洲出差的美國同事發表的感想........)
哀唷!誤會囉~

不是我拿美國消費推估歐洲消費,

一開始在比商品單價,

godlovestommy大大舉例說賓士在德國也賣的很貴,

我把汽車雜誌實際調查的車款售價列出是想要表達其實賓士在德國買真的不算貴,

不過後來Myvatn大大和您把車價話題轉移到歐洲油價及歐洲物資等等

我表達的是單純一開始godlovestommy大大提出"賓士在德國買也很貴"(godlovestommy並無提到實際養車)

想像一個年收入36000美元買一台200萬台幣的車
和一個年收入只有1/3 12000美元買同一部車卻要400萬台幣

在德國買賓士真的不算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