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800+可置換sensor
但是sensor的部分僅限D800可使用
這樣Nikon生產D800機身, 使用者可自行購買想要 x(如大畫素), s(高速), 以及原本的版本
對Nikon來說, 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生產不一樣的機身, 可以共料, 以達到cost down的生產概念
2. 針對sensor的解釋, 我了解的是, 同樣的解析度, 可依照研發的目標設定為高解析高寬容度, 速度會較慢, 或高速度的特別設定. 黑白彩色sensor, 黑白的會比較鐘於原本的精度, 其表現會比彩色的好. 彩色的RGB也是經過也算的插值所計算出來的色彩. 這個就是圖學的部分了. 有了sensor模組的選擇,讓玩家又有更好的攝影器材可以發揮,我只能說,nikon真是太棒了!!
3. 但是, 據我了解, 數位相機的主板設計, 主要是DSP+sensor, sensor模組雖可置換, 但是DSP並沒有變動, 也就是說, 即使換了幾個sensor模組, 最終還是會被原本機身板內的DSP所限定其電子效能, 尤其還有pin腳的問題. 因此, 我推測nikon的算盤是,雖可以置換sensor, 但是"僅限D800系列", 如果未來有D4, D900,或其他, 我相信模組是不能夠共用的
如同前面大大們說的...簡單的說, 使用者可以依需求來選用自己想要的"底片"
這真是很聰明的設計, 賣鏡頭, 又可以賣模組, 然後機身統一生產, 達到物料最高的管控
這樣的商業考量,不但生產省錢(機身),還大賺模組錢(玩家多選擇),未來升級還是要再掏錢包(模組不共用).
djkuang wrote:
二年前小弟發的文章....
不斷出新的DSLR,沒有更smart的方法嗎??
有人不屑,有人支持...反正就討論嘛~~
Nikon canon 會不會做呢,我是認為有可能,因為變到最後會 "變某輪"(台語:沒搞頭)
總之,我想二大消費"D"SLR龍頭不會等著samsung或sony都做了(他們最可能出怪招...),才來插一腳...因為可換MOS/CCD模組的 135 DSLR(我知道別種相機已經有出...),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雖然可能很貴。
補充:如果可以更換MOS/CCD模組,說不定真的像樓內某人說的,也可以換上"特殊"的135底片~~~
原來如此,果然Nikon現在搞個可更換感光元件的構想,是為了要讓自家推出的專業機身一舉吃掉高中低階市場所做的佈局。試想一台專業機身,可依照顧客的取向搭配不同價位功能的感光元件,直接把高中低階的客戶全拉進Nikon家族,果然高明呀。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機身跟感光元件的需求的確不同,舉個例有些人可能只要用到1600萬畫素,有些人想要2500萬畫素,依價格不同販賣感光元件,等於把D800這個階層的相機再分成1600萬畫素的D800跟2500萬畫素的D800,這樣可吸引更多的買家,有點像是汽車的配備,有些人買2WD就好了,有些人可依需求買4WD,有些人買1800cc,有些人買2000CC,就看買家自己決定了
不過D700用了一年多,我更希望D800可以進步的依序是
1.動態範圍,就算上到14bit,D700整體的動態範圍感覺略窄,另外在一個動態範圍裡面暗部細節的表現優於亮部細節的表現,感覺不是那樣的線性,在陽光下拍人時常遇到人臉受光面爆掉,但中間到暗部細節都很不錯的狀況,我相信整個動態範圍加寬一點,亮部的階層再多一點,拍人跟拍景都會更好用
2.自動白平衡,從D70到D700後拍人偏黃我倒是較少遇到,不過陽光下風景偏冷的狀況我倒是很常遇到,大多都需用手動調整K值,或後製調整,雖說RAW可調整,但假如相機更聰明一點當然更好
3.LV對焦速度,LV很實用,像是拍在地上的蝴蝶,轉用LV對焦已經比更換垂直觀景器快很多,受限也更少,假如可在讓對焦更快,再加上LV時加上個設定對焦點數量(EX:9個對焦點,51點對焦點,自由移動對焦點),這應該會讓LV更好用
4.錄影,假如要加錄影就至少30FPS 1080P吧
5.垂直手把加上EV調整跟AE鎖定的快速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