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D80,目前計畫是年底要升級,
先前也在選擇D700跟D800,
兩者目前價差約3萬,我的想法是
新的對焦模組+新的處理器+錄影功能+3倍畫素+雙插卡
其實是值得這個價差,而且對焦跟錄影是我所需要的,
適當增加的畫素也提升裁切的空間,
但其中比較讓我掙扎就是高畫素,
往好的方面想就是更多的裁切、更高的細節解析,
在DX模式下似乎又變身成一台畫素適中的DX相機,一機當兩機,
壞的方面就是檔案真的很大,沒想到多出這麼多,主要我都拍NEF的關係,
原本預期跟D4差不多,最多到D3X,沒想到居然快變成是D4加D3X,
而傳說中的D600似乎在對焦能力與其他機身定位上又不及D700,
其實最後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真正需求,
我要的是對焦能力與ISO能力至少在目前D700等級,
希望可以錄影,希望像素適中,約2000萬上下,保有裁切空間又不至檔案肥大,
希望能雙卡,因為習慣拍RAW,希望能有合適的處理軟體....
最後驚訝的發現,我應該選擇5D3!!!!
雖然他在細節上不夠完美,
雖然5D3是塑膠快門組,雖然5D3快門遲滯慢於D800,錄影沒有自動對焦,僅中心對焦至-2ev...
但在大方向上卻是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加上最近那個餅乾40mm,推了我最後一把,
雖然最後的選擇有點峰迴路轉,希望能給您一點心得分享。
s82237823 wrote:
我用D3100想升級...(恕刪)
不好意思,週末出遊無法上網,不是射後不理啦~
視野率是指從觀景窗看到的範圍和實際拍到照片的差異,100%表示看到和拍到的範圍一致,而95%表示拍出來的範圍會大一點,有5%從觀景窗看不到,有時會有不想要的路人或冗物出現在畫面邊緣。事後裁切或適應相機特性後自己閃避大一點範圍都能解決這問題,但所見即所得還是比較方便。
寬容度是指對於曝光從最亮到最暗所能包容的範圍,寬容度大表示相機能紀錄的亮暗差異大,即使拍照當時的曝光稍暗或稍亮,都能事後補救調整回來。一般數位照片jpg檔是8位元,而D700和D800的raw檔都可選擇12或14位元,多出來的位元就是事後可以調整的空間。雖然D700和D800的帳面位元深度一樣,但由於D800的暗部及高光過渡演繹得很好,比較不會有色偏或色階不連續的情況,因此說寬容度更好。
升級D700對焦點的確多很多,但要注意,全幅機的對焦點分布範圍比較集中,邊緣沒有對焦點。除了對焦點以外,較高階相機的操作便利與直覺性一定比較好。D700和D800是同等級,而較低等級的D600即使對焦點數目一樣,對焦性能還是會有差異,而其他操作手感與穩定度也絕對有明顯的等級區別。
除此之外,直到目前為止,機身上的白平衡都不是完全可靠的,因為白平衡是一種揣測肉眼感覺或個人喜好的調整方式,沒有一台相機能完全知道攝影者要的是什麼;若要升級,請先從拍raw檔開始。
在複雜的光源下有時候連攝影者都很難抉擇色溫與色相的平衡,機器更難揣度人類的想法。raw檔是紀錄感光元件的原始信號,曝光寬容度或白平衡修正的能力都要從raw檔才能完全釋放。若你對白平衡很挑剔,現場調整K值都不一定可靠,因為連你的眼睛都會受現場光源影響。從raw檔事後調整能保留最大的彈性。
當然,新的相機會有較新的邏輯去貼近多數人的喜好;D700的白平衡並不算很"好",有許多人不滿意,因為在黃光下就是拍成黃色(D700的心聲:這樣不對嗎?)。而D800比較聰明討喜,甚至在黃光下還能選擇要白一點還是黃一點。新的D600的白平衡應該只會更討喜。
說那麼多,其實我的結論跟大家差不多,D700很好很夠用了。但別以為用D700就能簡單解決白平衡的問題。但如果有能力,我也推薦D800,對我來說,D800真是的一台超棒的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