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DSLT的半透鏡其實是個分光鏡的功能,把30%的光線反射到相位對焦的感應器,70%直接穿透到感光元件上。這裡造成的兩個問題是:1.反射到相位對焦感應器的光線少,所以會影響暗部對焦的性能。2.穿透到感光元件也比DSLR少,影響高ISO及雜訊表現。
而液晶鏡片通電改變透光率則是另一回事,透光率低時光線是被吸收而浪費掉了,而即使全透光時光線的損耗也是很大的,只比DSLT的半透鏡好一些,遠不及一般的鏡片。何況還沒有光線分路到對焦系統。我現在還不知道有什麼技術可以用電而不用機械/光學方式改變鏡片的反折射率。
我上面所說的無解,是因為對焦系統和感光元件都要光線來工作,若沒有像反光鏡這樣的系統能即時改變光線的分配,兩者的性能就勢必會折損。即使把對焦的感應器嵌入感光元件,也是會佔用感光元件的受光面,同樣是分掉了光線。當然,目前SONY已使用了這樣的技術,以少數的相位對焦感應器取代成相感應器,再以插補技術填補這些"盲點",然而只能作為對比式對焦的輔助,而無法單獨完成相位對焦的功能。


個人積分:3323分
文章編號:4389920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