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是否都有防潮箱?

umax wrote:
不過因防潮箱除濕速度實在有夠慢= =,畢竟幾千塊的都是便宜貨
不太能強求
所以我加放了, 電視購物的 除濕卡 超讚,以前開一次要好幾天才會降到40% RH 現在半天~1天就降到了

umax wrote:
我開關次數蠻多的
有時一天好幾次


目前主流防潮箱的除濕原理大同小異,主要是利用水玻璃或類似吸濕材料吸附濕氣,再靠加熱元件加熱排除吸濕材料所吸附的水份,二者利用雙金屬片或記憶金屬來控制吸濕排濕閥門,這樣一吸一排,達到除濕的目的。這種機構一般都能運作幾十年不會壞。我有一個防潮箱已經邁入第20年了。

除濕速度要看你箱子裡的內容物,放置環境,和使用習慣而定。
一般電子器材類比書籍紙張類的除濕快
除濕箱放在乾燥環境的除濕速度比潮濕環境快
一天開門數次,比開門數十次快...

如果真要快速除濕,應該考慮買除濕晶片機種,不過若不是存放高級化工原料或什麼精密儀器,目前市場上的電子防潮箱用來放相機就很好用了...
有人說太乾也不好
是的 請上網查一下 很多相關說法 自己判斷囉

我好像記得哪一家的說明書有寫 建議 40~55%之間

有,必備!

防潮箱耗電量並不高,其實買來很多東西可以放
(我還放了望遠鏡、相片、底片、畢業證書...

如果空間夠,一次買大一點的比較划算
(因為會越裝越多)
jamesweng wrote:
太乾燥不是也不好?
內部零件的潤滑油乾掉 塑膠和橡膠有龜裂的疑慮


沒有科學的依據
沒有科學的依據
不要亂傳

給您參考一下
平安、健康最重要

jamesweng wrote:
太乾燥不是也不好?內...(恕刪)


所以還是建議弄個電子防潮箱,主要就是可以控制想要的濕度,機身可能還好,但鏡頭這種東西適逢梅雨季節就有危險了

xbio wrote:
目前配備算簡單~二機...(恕刪)

家裡有三個,有3C產品應該都是必須的!

放攝影機,重要光碟片,單眼像機,鏡頭,還有儲存食物。

感覺效果差不多,常開會濕度高些!
https://www.youtube.com/user/mateki/videos
收藏家 AD-66

使用快三年了 濕度恒定45

我家在淡水河邊 開關一次濕度通常會跑到50多一點

過一沒多久濕度會再回到45

我設備也不多 一機雙鏡 放些古老光碟
我沒有買防潮箱,相機都是天天背著跑。
我有三個收藏家電子防潮箱,最舊的那個已經用了15年以上了,還是可以使用。
不過舊的那個,濕度似乎沒有辦法像新的一樣可以降到40%,它現在頂多降到50%就下不去了...
所以我只放一些CD和公仔之類的東西。

電子防潮箱很好用,可以放CD、DVD、BD、相機、鏡頭、公仔、皮件等等有的沒的東西,
像台灣這麼潮濕的氣候,這是居家必備的東西。
我買了兩台:
第一台是收藏家61公升電子防潮箱(PC-62)
第二台是防潮家84公升電子防潮箱(FD-82C)

會買第二台,當然就是因為器材又增加了。

其實我所有器材:DSLRx3、類單x2、閃燈x4、鏡頭x7,再加一些小配件,其實一台防潮箱也放的下,只是放置物品時,要小心調位置,取物時又會怕磕磕碰碰,所以乾脆再買一台。為什麼買不同廠家,就是為了比較看看,兩家廠商有無差異。


這兩台防潮箱,簡單比較一下:圖片取自官網,箱中器材並非是本人的,雖然我心中極度渴望,擁有這些器材!



我個人對這兩台防潮箱,在使用上都非常滿意,不過它們還是有一些細微差別:


1.美觀:防潮家是2013年新款,比我的2012收藏家來的漂亮,不過收藏家的2013款式,好像也是相類似防潮家的外型。

2.濕度設定:基本上,兩台濕度我都是讓它們維持在45%,防潮家是設定在L處,收藏家是在M處。

3.指針濕度計:因為我也沒有精密濕度計可做比較的參照,所以我也不知道何者較準,不過,當我打開箱門取物後,防潮家的濕度計指針,就會開始上升,而收藏家慢了一點點。

4.排濕狀態:收藏家機背有紅色LED燈號,可以知道防潮箱現處於排濕狀態,防潮家就無法知道了。

5.受環境濕度影響:收藏家感覺比較會受到環境濕度影響,例如:環境濕度60%,收藏家是45%、防潮家是差不多也是45%,而當環境濕度來到80%,收藏家差不多是50%-55%、防潮家則是在50%。

6.內外尺寸:以箱內、外尺寸數據比較,防潮家內部空間利用率稍好一些。

7.除濕速度:個人感覺防潮家稍快一些。但這可能跟我兩台防潮箱機心除濕效能,未必是同一等級有關。
Nikon D610 + Canon 7D + Pentax KM (www.facebook.com/eric.fu.902)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