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有用ZEISS的先進,是否建議買ZEISS 50-F2 MACRO

靠!看得我也想敗一顆。OTUS 55/1.4我自認是用不起,不單是價錢,體積重量也是一個問題。務實的做法是買個MP 50/2,用在D700上,畫質、重量及價錢達到一個最佳的妥協。
壓力鍋 wrote:
靠!看得我也想敗一顆...(恕刪)

試用了一下,感覺同樣手動對焦 比MP100快又容易 不知是否是焦段比較短的關係
用了MP50及MP100一陣子,真高興可以回到之前用CONTAX的那種爽度。我的這兩管主要都是拿來拍人的(當然偶而拍一下微距),爬文發現很多先進都進了135 APO這管,大概了解其優異性。不知僅就拍人來說,是否有必要再補上135這管,拍人是否勝出很多,能不能有人可以給個分析及建議?
ruechun wrote:
用了MP50及MP1...(恕刪)


個人淺見
1. Apo 135的縱向色散修正好得多,大光圈的散景不會有明顯的邊緣色散
2. MP100在某些情況下較容易出現焦後二線性,Apo 135的二線性主要出現在焦前
以大多數人像的拍法散景會放在焦後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個人淺見1. Apo...(恕刪)


因為沒有特別去研究,所以用一個較外行的說法: 用Apo135跟用MP100拍人像,除非像H大您這種專家,一般真的感覺或看得出其間的差距嗎?差異是否僅是些微而已? 如果用量化的概念,那是60分跟100分之差或者是95分跟100分那種之差,是否能再次就教。
冒昧藉著此版的主題,在下也想請教一下。

小弟僅剩一顆Nikkor Micro 60mm/f2.8 N作多用途,向來極喜愛Zeiss厚實穩重的發色,一直心存著涉入Zeiss鏡頭的念頭。現自忖60/2.8 N已為標準焦段,又有微距能力,於是轉往2.8/21去思考,焦段佈局似乎應先以這棵入門;但一來價錢實在不親,二來21mm似乎頗廣,使用機率仍不如標準焦段頻繁,於是這幾天便在MP50與2.8/21兩顆中猶豫了好一陣子。

因為小弟皆未使用過,自忖對這兩個焦段的需求都是有彈性的狀況,入門來說不知各位前輩有無任何建議?非常感謝......
看你常拍的題材而定。
2.8/21很適合拍風景照或是廣角近拍突出主題物。
若是你常用的是標準焦段,那我建議可入手Distagon 35/2或是35/1.4。這個焦段用途很廣,可當標準鏡用,也可做街拍或是拍拍路邊小景物,跟你現有的60/2.8也有所區隔。
我是有35/2,跟35/1.4只差了一級光圈但體積及重量差很多,如果沒有追求極致淺景深的需求,35/2這支真的可以考慮。
ruechun wrote:
因為沒有特別去研究,...(恕刪)


重不重要其實因人而異,散景邊緣的色散跟二線性很少人會用後製處理
建議你自行搜尋網路上的照片來比較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壓力鍋 wrote:
看你常拍的題材而定。...(恕刪)


感謝壓力鍋兄的建議,這樣又多2/35一個選項了。先前小弟未將它納入清單,是想著值得收的Zeiss或許是2.8/21、MP50、MP100 or APO135,然後確定自己能掌握了再思考其它鏡頭。

又或在廣角端的選項,2/25、2/28可與2.8/21一同比較?特別是變形與解析的部份是否同一檔次?望使用Zeiss的各位過來人指點,謝謝~~~
recompress wrote:
感謝壓力鍋兄的建議,...(恕刪)


變形量是21/2.8稍差,但比較麻煩的是波浪形變形不易矯正,而且最大變形區比較靠畫面中央
實用上如果有拍建築或出現地平線時就會比較明顯

考慮像場和解像力則是21/2.8最佳,尤其是邊緣部份相較另兩鏡更佔優勢

25/2的色散修正特別出色,也有些使用者特別稱讚它的色彩呈現
比較明顯的缺點是週邊畫質的明顯下降(大約就是週邊失光較明顯的範圍)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