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快門簾動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D3 慢動作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5QedhroYQ整個快門簾就像騜的威信一樣, 高速直直落下來雖然葉片稍有橫移, 左右兩邊的行走速度還算一致因為要高速滑動, 葉片會做到極輕極薄落下的過程右側要帶出多大的風...小弟覺得有點難度倒是打到底的反震程度, 可能揚起底部的灰塵葉片左側要連接臂桿, 震動較少換句話講, 右側是不是浮動在滑軌中?葉片和滑軌是什麼材質? 容不容易因磨損導產生細渣?感覺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討
王文傑 wrote:經檢測為一般入塵開版樓主並未說明有無換過鏡頭如果沒換過 還要再觀察吧畢竟入塵的區域跟D600一模一樣況且國祥檢測一定會說是一般性入塵出了D610來消毒了 不肯能會承認內部製塵吧...(恕刪) 所以~現在D600有免費清入塵,D610沒有而NIKON表示~d600或d610都沒製塵狀況是這樣嗎?目前
王文傑 wrote:經檢測為一般入塵開版...(恕刪) 並不是不換鏡頭就不會有塵點!像之前SONY RX100塵點問題也是一樣。再來要有影像是倒立,所以左邊塵點,實際位置是在右邊,位置偏上面,實際上是在下面。D7000一般來說,DSLR都會加反光鏡動作,特別是FX本身反光鏡較大許多,其動作與快門都是有方向性,而加上重力影響,所以並不是每個位置機率性是相同。
inunu wrote:葉片和滑軌是什麼材質? 容不容易因磨損導產生細渣? 葉片是鋁合金,如您所說薄如蟬翼,應該是經不起[磨]的,以前F100的快門簾只是底片回捲時被最前面片舌上緣掃到(片舌只有底片一半高度、上邊沒有齒孔所以會有一點點翹曲),就能帶出一條痕跡,別說和金屬導軌摩擦十萬次還掉屑了(若真有磨到可能會少掉一截)我倒覺得最早D600噴出那些油性物質比較像潤滑油混著塵點;我一直是朝costdown去設想原因,比方"搞缸"(費工)的設計,潤滑油應該含在油槽裡(一條細溝紋)而不是直接淋在兩個平面間,D600拼全方位又廉價,機構是不是會簡化掉這些看不到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