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其實nikon不用出無反,只要能出跟nikon F3一樣大的機身就夠了!


williepikachu wrote:
DSLR/MILC 感光元件(保護玻璃+陶瓷封裝底,不含PCB)大概3mm前後,至少我拆過canon/fujifilm/nikon都差不多這個厚度
leica特別去訂製的CMOS有沒有特別薄就不知道了。
CMOS+LPF+防塵機構+PCB+支架,厚度至少1cm跑不掉。...(恕刪)


我還在肖想Nikon底片機數位機背的上市

專利有了,早該上市!

螢幕:
可以不要, 改以wifi 傳手機看照片

機背按鍵:
能免則免, 靠手機透過wifi去選menu

PCB:
包含機背操作系統電路與影像引擎,記憶卡插座(micro SD)
做在底片室兩端之一

這樣希望接上後機身可以接近原厚度





carl3104 wrote:
NIKON中低階機...(恕刪)


不煩您提醒
D5100一出來我就買了用到現在, 早就知道D5xxx系列都無機身馬達

我講的是中高階有機身馬達的DSLR

其實在這邊討倫做不做的小,能不能都沒用
nikon要做不做也是他們決定.
每家公司有它們自己得立場決策,擠牙膏我們也只能罵罵而已.

覺得很簡單,做起來的不難的人
建議野心大一點,
出來創業,
開間相機研發廠
做一台完美相機打臉nikon



orioccidental wrote:
小弟可以接受那一點...(恕刪)



少在那邊神話nikon f3
底片虫 wrote:
少在那邊神話nikon...(恕刪)


有趣,各/個人喜好而已,談不上神話

不過您還是沒說明為啥不喜歡f3呢,願聞您的看法!


--------------

不好意思,有看到您有一篇f3的開箱文,文中似乎對於擁有F3是開心的一件事,很好奇是F3那邊的設計造成你現在的想法?


所以由這邊就可以知道

自己喜歡的不代表別人喜歡

別人喜歡的,自己也不見得喜歡

依自己想法搞出來的東西

萬一只有自己喜歡,那公司不就倒了

目前大家總是用這種想法來罵

只要Nikon 和自己想法不同

就是不思進取

也許當Nikon 知道何謂進取之時

反而就是倒店之時了


stephen02 wrote:
所以由這邊就可以知...(恕刪)


我倒覺得還好,反正只是提出個想法,有興趣的,就大家討論,沒興趣的就笑笑而已。
而且,說罵或是說不知進取又太過了,至少大部分都是在討論 縮小化可能性/不可能性 這件事情上而已。

我想,傳統的底片機形式,本來就會有人支持,有人不支持,這到也還好。
只是希望討論中,總是有個自己的說法/例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不然只是一個形容詞,實在不太有意思。

至於nikon的想法,那就不需要我去擔心的了,因為實在不關我們的事。
但是打打嘴砲,理性的提出觀點/論證應該無傷大雅

elfwong wrote:
我還在肖想Nikon底片機數位機背的上市

專利有了,早該上市!...(恕刪)


印象中2003年左右,有這種概念提出,但是看看leica的dmr,短時間應該很難做到像底片一樣塞進去
體積應該還是個問題...

GWOKING wrote:
其實在這邊討倫做不做的小,能不能都沒用
nikon要做不做也是他們決定.
每家公司有它們自己得立場決策,擠牙膏我們也只能罵罵而已...(恕刪)


沒有要罵啦,也沒有要開公司啦
只是很多想法都是這樣慢慢成形的,有興趣的一起討論,增廣見聞不是也很不錯~
williepikachu wrote:
1. leitz 底片M的背都超厚 (當然包括底片室結構相對複雜,不像 nikon 背板就一片薄金屬一組薄彈片一組塑膠壓板) ...(恕刪)


小弟剛剛花了一點時間,比對了nikon f3跟leica m6背部的距離,依照不精準的目測,以及不精準的測量,leica m6的距離大約8mm左右,nikon f3的距離大約9mm左右。
再次強調不精準,但是我想要強調的是兩者間的空間其實差距不大,在電子製成的進步下,是否其實是有機會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