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俞 wrote:配上18-200與SB-400,那不是自動封印嗎?裁切後的DX模式,畫素大約5百萬左右(印象中)那豈不是比D50更慘.......(恕刪) 呵呵,這樣過陣子24-70mm到手才有升級的快感啊!唉,若是買得到24-70mm,我也不願意這樣配啊。這種組法小弟是把它當成一種旅遊方案的過渡期實驗。本來小弟聽說Nikon要出24-120mm VR定光圈版,屬意拿這支來當旅遊鏡。將來如果真出了18-200mm也會被我清掉的,反正這支應該不難賣。
heibow wrote:那就是因為d3沒有內建閃燈所以閃燈ev必須從閃燈上來調整偏偏sb400上面又只有一個power鈕也只有一種模式 就是ttl要調整出力只能靠相機來調整閃燈ev…...(恕刪) 這倒是,小弟就沒想到這個。反正東西買了就用看看吧,真的不行再來說囉。
耕生 wrote:p大,相傳D3與51...(恕刪) D3?E3?D3的色澤調性跟E1有不小的差異,不過在顏色重現上要比E1及E330好上很多。就像很多前輩說的,貼近肉眼所見。更重要的是超準的AWB,寬廣的動態範圍,驚人的細節描寫力及紮實的畫質;雖然小弟現在是自動封印中,不過這些東西的進步真的讓人用起來很過癮!
這樣的組合我偶爾也有用到其實就如樓主所說的這樣算是無負擔的使用(在次並非只金錢上, 而是指重量)有時只是想隨拍可是一次要帶眾多大光圈鏡頭組有時一次要在外面一整天都是用走的帶三隻恆定 f/2.8 的機動性覺對沒有 18-200 來的好拿他來先瞭解 D3 的特性也不錯啦我的 24-70mm 也不過才拿到五天不過我覺得在 D3 上用定焦更好玩所以建議樓主在此等待 24-70, 14-24 時期可以買個 50 f/1.8D 來玩看看今年會有多少定焦會更新囉(我也在等 AFS 85 f/1.4 希望今年會出來)
我從 D100 開始就是死忠的 N 族. 買過D100, D70, D200, D2X, D300 而鏡頭也是來來去去, 目前剩下的有:50mm 1.4105mm DC 2.030mm 1.4 (Sigma)18-200mm VR17-55mm 2.870-200mm VR18-50mm(Sigma)18-70mm好了, 看起來一堆的東西, 但卻不能全背在身上出門, 所以經過這麼些年下來, 我已經維持著雙機雙鏡好一段時間:1.D2X + 70-200mmVR2.D200 + 17-55mm為甚麼這麼折騰自己? 背著這麼一個巨大的背包走到哪裡都引人目光, 但原因無他, 就是怕落塵, 所以才死也不在外面換鏡頭.這麼蠻幹只有一個好處, 就是幾年下來慢慢變得身強體壯四肢發達, 但這一切都在 D300 出現之後改觀了. 因為 D300 有了除塵.有用嗎? 在 New Year 之前帶了 D300 與幾顆鏡頭展開了一趟 LA 之旅, 沿路又是高山風雪, 又是飛沙走石的沙漠, 但是旅程結束後, 我發現除了觀景窗裡頭多了一些灰塵, 而 CMOS 卻一點事兒也沒有, 這可真是讓人驚奇. 這似乎又回到了底片時代, 你可以將全副精神放在取景與鏡頭上, 而不用為了怕落塵而拼命找適合的背包與鍊體力. 所以你懂了嗎, 因為 D300, 定焦鏡可以帶出門了, 再也不用只是放在家裏孤芳自賞.APS & FF 的差異? 唉! 我也當然喜歡 FF 的品質, 我也在 D3 & D300 之間猶疑了一陣子, 但我還是決定等 D3n 出現, 擁有除塵的 D3! 即使 D3n 出現後, 我也還要評估因為 APS 變成 FF 我還要增加多少出門的重量, 所以如果有下一代的機子讓我選擇, 相同的除塵, 相同的高ISO 表現, 只是 FF & APS 差別.......我想, 我還是會選擇 APS 的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