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one slot " ... C, N 這兩家公司實在有點愛開玩笑, 故意的嗎?


inben2 wrote:
曾經,我只買長變焦...(恕刪)


可以看看中間加了那段的『轉接環』FTZ,那就是單反原來的厚度。
圖片是我用Z7加了FTZ轉接環拍接的。



irontheone wrote:
可以看看中間加了那段的『轉接環』FTZ,那就是單反原來的厚度。

哇!
原來全幅單反這麼厚 ...

這台有標示 φ 的位置嗎?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semaphore wrote:
台灣不知道 但國外...(恕刪)



那個轉接環不是贈送,而是半買半送

XQD目前也只聽到英國那邊有送

國祥這邊就不用期望什麼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等到大三元,定焦1.4光圈鏡頭出齊,機身都可能第三代了,到時候,到時候再算吧~

ahmor wrote:
等到大三元,定焦1...(恕刪)


這次公布的Z鏡頭發展來看

變焦鏡頭光圈都在F4、F2.8

定焦鏡頭都是F1.8,然後就直接跳F1.2、F0.95

之前老尼就說過這次1.8的鏡頭能力逼近F1.4的鏡頭

然後站上I大測試的Z35照片看起來的確很不錯

所以我在想將來會不會就沒有F1.4的鏡頭

直接由F1.2取代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inben2 wrote:
哇!原來全幅單反這...(恕刪)


是的,那處就是Cmos的位置。。。

這台泥坑新無反,你可以理解成D7200的大小但更薄,重量則跟D5600差不多。。
而手感則是D7500那樣子。

leader0419 wrote:
這次公布的Z鏡頭發...(恕刪)


以我愛用定焦鏡頭的經驗來說,目前古代日本定焦到現代日本定焦,實際上還是需要至少收一到兩級光圈,才能夠有最平衡的表現(對焦和畫質甚至操控)。。。
然而在Z35/1.8S身上,你可以直接全開光圈馬上去沖!

在操作經驗來說,光圈越大就越快速(這個老攝影人一定懂是甚麼意思),所以『可用光圈』越大,就代表了現場實用性更高!
可以誇張點的說法,如果跟Nikon 35.8G比,『可用光圈』直接大了1又1/3級,跟35.4G比又大了1/3級!
所以在『可用度』上面說,泥坑宣傳部門的說法絕對沒有誇張。
inben2 wrote:
哇!原來全幅單反這麼...(恕刪)


φ標在機身右側的撥輪喔
會買那麼貴的可換鏡機的人有多少會只甘於一顆35mm鏡頭
那幹嘛不買小Q或RX1RII體積更小還有藍標可樂標裝逼


不只是厚而已更令你絕望的事實是單反的對焦系統不是做在cmos上面
反光鏡升起後機身對焦系統完全失效只能靠cmos的liveview對焦
但單反liveview的對焦系統爛到不可思議
你用過canon跟NIKON的單反liveview模式你就知道跟無反差在哪裡了
並不是反光鏡伸起來就會變成稍微大的無反
canon是直到dpaf技術出來之後才改善liveview對焦性能到可用的
nikon的單反liveview對焦則是渣到2018/9/3 20:03都還是一樣爛

無反還有一個好處是沒有移焦跑焦問題
反光鏡其實是很落時的設計因為底片時代不可能把對焦模組做在底片上
只好設計出反光鏡取景與利用相同距離但不同位置的對焦模組進行對焦
DSLR出來時CCD與CMOS的技術還沒有先進到能在感光元件上埋入可用的對焦模組
幾乎是直到推出A6000才讓大家看到CMOS內埋對焦點的性能也可以那麼強悍的
因為對焦點不是在CMOS上只要位置稍微偏離一點就會出現移焦跑焦
感光元件與對焦模組的微調非常重要但日子久了經過磨損還是會跑焦
基本上用久了就只剩下中心點是比較準的而且大光圈鏡頭的準焦非常困難
CN老用戶最期待的反而是解放F1.4 F1.2 鏡頭群才對

Selu wrote:
φ標在機身右側的撥...(恕刪)

Canon新一代相機, live view對焦能力唔差; 將來譚1.4 二代 全開光圈直接可用。

inben2 wrote:
哇!
原來全幅單反這...(恕刪)

並不是
你注意看Z7這台的感光元件位置
再比對D750/D850的感光元件位置,你會明顯發覺Z7把感光元件位置推很前面
所以要圖片中的厚度再減個1~2cm左右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