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Sony的限制也在於Mount, 超小型的Mount及長法蘭距, 導致畫質一直不強, 尤其是變型修正奇多, 及邊緣成像差, 也難以做到大光圈鏡頭, 即使是大光圈, 也是超重的鏡, 可見Sony的mount已到達鏡頭的設計極限. Sony好像鏡群最齊? 如果說潛質, 它已經是端出所有的了, 日後鏡群被追上, 鏡頭技術及不上Nikon, 做不到輕便大光圈高質鏡頭也是能預計的
買相機系統不單是要看現狀, 還要看未來, 看看Sony的卡口限制, 現在還有突破空間嗎? 雖然現在的58mm f/0.95不堪用, 但這只是一個技術展現多於實際, 下年一堆Nikon f/1.2S的鏡頭推出時, 你仍用更重但只得f/1.4的Sony定焦時, 情何以堪呢?
很多人用Nikon對比Sony, 其實一個新手對老手, 當然難以比較, 始終新手有很多學習及累積經驗的需要, 要比, 就應該找Canon及Leica比, 較公平吧, Leica Panansonic機都沒有未能好說吧, 但Canon EOS R有多廢, 還用單SD連感光元件防震也做不到, 如果找Canon跟Nikon比, Nikon已經是最有誠意及盡最大努力的初心者吧
妳很迷人但我得回家 wrote:
個人認為NIKON...(恕刪)
不是有心衝撞。
但
龐大鏡頭群 <- 可惜多而不精,如果 Nikon F mount 加 S line 鏡頭群是否比他更龐大?
輕巧的機身 <- 又不見得 Z7 重了多少條羽毛的重量?E mount 輕巧鏡頭中 70-200 F4 及 24-105 F4, 可以稱得上是好鏡; 55 F1.8 只可以叫合格; 24-70 F4, 24-240 就不能用在 2千萬像素以上的機身。用到 G Master 鏡,又如可是輕巧的組合。
強大的性能 <- 數字遊戲,我用過的 Sony 無反,單是 JPEG 直出以沒有一台滿足了我,我不什麼專業攝影師,我只要方便,簡簡單單,影到自己喜愛的照片就足夠了。
cyskyhi01 wrote:
Sony的前景真是比較讓人擔憂, 首先要轉無反的一早轉了, 現在Nikon, Canon及L一齊推無反FF, 使用Sony的人已經是強弩之末, 只會越來越少人用Sony, 現在好像最受歡迎? 只是因為一直沒有對手擺了, 一年後巿佔一定會比今年更低是必然的事
其次Sony的限制也在於Mount, 超小型的Mount及長法蘭距, 導致畫質一直不強, 尤其是變型修正奇多, 及邊緣成像差, 也難以做到大光圈鏡頭, 即使是大光圈, 也是超重的鏡, 可見Sony的mount已到達鏡頭的設計極限. Sony好像鏡群最齊? 如果說潛質, 它已經是端出所有的了, 日後鏡群被追上, 鏡頭技術及不上Nikon, 做不到輕便大光圈高質鏡頭也是能預計的
買相機系統不單是要看現狀, 還要看未來, 看看Sony的卡口限制, 現在還有突破空間嗎? 雖然現在的58mm f/0.95不堪用, 但這只是一個技術展現多於實際, 下年一堆Nikon f/1.2S的鏡頭推出時, 你仍用更重但只得f/1.4的Sony定焦時, 情何以堪呢?
很多人用Nikon對比Sony, 其實一個新手對老手, 當然難以比較, 始終新手有很多學習及累積經驗的需要, 要比, 就應該找Canon及Leica比, 較公平吧, Leica Panansonic機都沒有未能好說吧, 但Canon EOS R有多廢, 還用單SD連感光元件防震也做不到, 如果找Canon跟Nikon比, Nikon已經是最有誠意及盡最大努力的初心者吧
Z環出來之前,佳能EF環54mm、索尼A環49.7mm,都比尼康F環44mm大。在此之前Nikon卡口最小,也不見有啥鏡頭問題。但今天Z環比別人大,就一直說比較小的就問題一堆了?只可惜啊~DSLR 3大廠裡、佳能最大卡口王者寶座坐了這麼多年,卻不知道可以拿這個話題來自我吹噓。
就以當下無反來看,佳能EOSR卡口54mm,也只比Z環少1mm,但C板也沒看到C粉一直拿這個來吹捧自己,但在N板就變成屢見不鮮了。
數位相機要比哪個機構重要的話,當然首推感光元件了,但三大廠就只有Nikon不會自製感光元件,這如果用汽車的眼光來看的話,就是一家引擎無法完全自製的汽車廠,是會被說成"只能算裝配廠"的。
無法自製感光元件,只好拼命在卡口的雞毛蒜皮重要性做文章,不然是要宣揚甚麼?這也難怪啦~ 也算情有可原啦...
此外,是擅長感光元件研發製造的相機廠有前途?還是有一個大卡口的有將來性?還很難說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