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6簡單開箱:重拾單反拍照樂趣,拍鳥還是喜歡光學觀景窗。

恭喜入手新機,期待測試
看到回覆留言,Z7已經泡水
可惜看不到你用Z7拍的作品了
leader0419 wrote:
我自己也有買Z6
但很佩服你可以用Z系統拍鳥
不過看的出來D6在應付這種艱困的主題真的會比較順手
是的,但Z7/Z6/Z50的攝影能力是D6未及的地方。

因為Z7/Z6/Z50可以透過觀景窗拍攝,但D6只能以開啟LV方式在螢幕上進行拍攝,若要拍如魚鷹衝水的影片會非常困難。

D6的自動區域AF的對焦點比Z7/Z6/Z50小非常多,因此它可以找到漏洞鑽過去。

一開始黑冠麻鷺幼鳥前方完全被遮住,沒辦法對到焦。




所以我稍往右邊取景,這時候黑冠麻鷺幼鳥前方出現空隙,D6的對焦點就可以透過這個空隙對焦。


blueshaochi wrote:
恭喜入手新機,期待測試
看到回覆留言,Z7已經泡水
可惜看不到你用Z7拍的作品了
但我還有Z6啊!

以下是Z6所拍


我拍鳥喜歡拍影片紀錄,因此還是會以Z6拍鳥。
cyskyhi01 wrote:
恭喜, 厲害
謝謝cyskyhi01大大!

ISO500,1/500,F5.6,0.00eV,200mm


ISO100,1/400,F5.6,0.00eV,350mm


ISO28800,1/160,F5.6,0.33eV,280mm
Arthur Lee 1995 wrote:
許大,你不是還有一台D850嗎?
怎麼都不使用了?
原先是雙機組,但後來D850越來越少使用,就賣掉了。

主要是覺得Z7可以在觀景窗中調參數,方便許多。

現在又回單反,也是觀景窗問題,我個人覺得長期使用數位觀景窗或許會影響視力。

還有一個原因是,Z7的數位觀景窗無法一直追住目標跑,常忽然就不見,或迷焦了。

此時需要放開快門鍵,再按快門鍵讓系統重新對焦再追焦,但這一耽誤,目標都不知道在哪裡,得重找。

ISO1800,1/2001/200,F5.6,0.33eV,500mm。
hcpine76 wrote:
謝謝cyskyhi01(恕刪)


我簡短分享一下初步使用心得:
跟D5相比:
1. 快門聲音及回饋感不同,震動較小
2. 可用ISO提升1-2級
3. 明顯提升AI辨識能力,尤其是在auto 跟3D追焦模式,跟A9非常相近
4. Group增加至9種模式,還未一一測試鎖焦能耐
5. Picture control增加至20種風格檔,有類似底片風、日式風....等等
6. 人臉較不會死黃


簡單分享一張

D6+小黑六
ISO 51200 (除燥關閉 , JEPG直出,長邊縮至2048)



除燥軟體簡單除燥

hcpine76 wrote:
謝謝吉姆林大!D6的(恕刪)


恭喜hcpine76 購新機D6首發,
一定要登入給分留言
能拍到麻雀於密集稻草中吃蟲這對焦真是太猛
hcpine76 wrote:
是的,但Z7/Z6/Z50...(恕刪)


這次D6發表的時候
官方就有意的在表明
F系統才是攝影的強項
Z系統比較偏向錄影
所以D6在錄影規格上沒什麼特別著墨
但我覺得這是好事
我現在生活照跟錄影也是靠Z6
但遇到活動類型我就還是要用DSLR
還是習慣用光學的觀景窗來追拍
真的長時間下來眼睛還是比較舒服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mm-lai wrote:
3. 明顯提升AI辨識能力,尤其是在auto 跟3D追焦模式,跟A9非常相近
4. Group增加至9種模式,還未一一測試鎖焦能耐
5. Picture control增加至20種風格檔,有類似底片風、日式風....等等
恭喜賴醫師!

我今天有特別去拍洋燕,3D的追焦明顯比D850進步很多。

畫質不好,但都有準焦,再找好天氣去拍。




3D和自動區域AF有點像,在找到目標跟物體跑的時候,離很遠的時候,3D好像會跑掉有點模糊,自動區域AF則仍能清楚看到該物體。追物體跑的時候,3D會在主體周圍顯示對焦點,自動區域AF除了主體,接近的物體偶而也會顯示對焦點。

我在用D850的時候曾分享過洋燕的衝水照,但Z7則沒有(或許有貼幾張),因為Z7無法一直跟著物體跑,它一定會跑掉,所以幾乎無法以Z7追洋燕拍。

Z7強調的不是這些,因此自動AF的選項比較少,因此能學的有限。

以前在D850其實就沒有用的很好了,許多方面真的需向大家多學習。
hcpine76 wrote:
恭喜賴醫師!

我今...(恕刪)


D6的追焦能力,不能拿d850來相比啦!他只是D5追焦系統的「下放」而已,跟D5還是有差距的。

先用auto跟3d測試,就是在看他AI辨識能力的提升,看起來進步很多。簡單測試小孩由遠跑到鏡頭最近對焦距離下,看起來近距離變速的對焦能力明顯提升。如果說d5成功率有九成,d6幾乎可以達到98-99%了。
不過這些都是初步測試而已,在真正飛羽拍攝上,還是要看實戰的成果,因為畢竟主體更小,速度更快,方向更不可預測性。

Nikon的系統,還是要花時間去研究,不同狀況下要用不同的對焦方式,再配合lock on的適當調整,才能發揮他的真正實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