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oxen wrote:是 長鏡的確比較有感,我個人轉接556跟640是有變慢的感覺,且容易拉風箱,我也覺得可能是電池推不太動畢竟無反相對耗電,就好比同一顆鏡頭在D850上電池手把跟沒上那種對焦速度也是小有感
EPICVIS wrote:Z鏡掛S標的就是想面面俱到,可以觀察未來28 40這兩支非S定焦會取捨哪些特性。 從現有的24-50/24-200大概看得出來非S Z鏡的策略。別家流行用畫質換大光圈,Z鏡則比較偏重畫質。這兩顆不用縮光圈就有較佳的邊角銳利度,但光圈就傳統單反鏡的規格。我想,這兩顆光圈頂多到2.8而畫質應該不會像隔壁S家的那樣。只是價格大概不會差太多。呼吸效應的話,拜大卡口之賜應該也不會太悲劇才對、雖然都是拍照的我這點沒太大差別。
flody wrote:而對手有專門的電影鏡(恕刪) 例如這種配搭?😅不過大概懂你意思,換言之友商的立場是,想要沒有呼吸效應的鏡頭,就有勞課重金去買不食人間煙火的電影鏡。再退一步來看,帶這種電影鏡的特性..加上前天那幾支餅鏡...頓時覺得Z 1.8 的價錢相宜了許多。
MattAnt wrote:例如這種配搭?😅...(恕刪) 是這種https://store.sony.com.tw/product/show/ff80808175cf51ac0175de7bbd141270業餘拍攝,你真的需要天天讓鏡頭呼吸?你可以說S line很便宜,但如果讓人選擇要再割捨掉而更便宜,大家會選擇割捨這也是現在市場現實,把市場分割對用家才是最省錢的選擇就算是比較小型的拍攝團隊,也不會選你提到的鏡頭的其實天天叫喚呼吸效應,鏡頭本身是綜合的,正因為綜合上不如人,才只有針對某一點來說而用家總是看綜合,看取捨的地方是否對他自己重要
Hayashi-Kiyoshi wrote:呼吸效應的話,拜大卡口之賜應該也不會太悲劇才對、雖然都是拍照的我這點沒太大差別 大卡口跟呼吸效應沒關係喔所謂無呼吸效應的“定焦鏡”其實本質是“變焦鏡頭”這也不難理解為啥索尼那三顆新小G有被罵慘的呼吸效應,因為無呼吸效應的鏡頭天生是顆變焦鏡,所以做小幾乎是不可能的。回到尼康的鏡頭路線上面我說的尼康肯定比我還懂而一般消費市場對鏡頭要求也很簡單:便宜、輕巧、以及與價格相對應的素質。尼康身為市場後進者卻選了無呼吸效應為利基點切入然後又沒有相對應的錄影專業機身所以我才會說不知道尼康的產品企劃在搞什麼鬼因為已經沒時間讓尼康慢慢把產品線補齊一開始就應該做一些合大眾口味的鏡頭同時把FTZ做好把Z機的基盤擴大(這不就是佳能過去兩年在做的事?)不趕快把F口用戶轉成Z口用戶客人就跑到別家去了
lml640707 wrote:所謂無呼吸效應的“定焦鏡”的其實本質是“變焦鏡頭”喔 長知識了,這也能說明為何體積越小的鏡頭往往呼吸效應越明顯,而電影鏡頭那麼大管,就是要兼顧光學品質不能太差的情況下又要變焦,勢必不可能把體積縮到太小,只能說目前光學上的進步實在太少,要有高畫質大光圈外加變焦,那實在不可能把體積縮到多小
lml640707 wrote:大卡口跟呼吸效應沒關係喔所謂無呼吸效應的“定焦鏡”的其實本質是“變焦鏡頭”喔 謝謝你的指正。我是印象之前官方在介紹Z mount時,有提到因為口徑大,對焦模組設計的彈性大對呼吸效應也有正面影響。有找到這篇,但只講smooth focusing...我也忘了是哪邊有提到呼吸效應...至於小顆的問題,Z24-50mm的賣點也有抑制呼吸效應的。所以對28/40mm我是覺得有機會有,至少不會像Sony那幾顆那樣放棄治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