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pine76 wrote:
不管S家如何神奇,C家如何市占,相機未來依然堅苦。
台灣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復古的需求,尤其是歐美及日本。他們對傳統的一些事物,有非常深的迷戀。以蒸汽火車而言,他們如何復刻,如何受到一般民眾喜愛,甚至已到生活中,這是我們偶而只看到幾篇報導,或有林松雄先生的專訪難以想像的。縮小軌距不只有G軌,O軌等,有我們難想像的1:2,1:4,1:8,如此大尺寸整台蒸汽火車復刻,甚至整個廣大園區都設計成鐵道專區。
Discovery的翻新中古車,舊貨獵人,日本車最經典等,都可以說明這現象。
"現在這台ZFc反倒讓我覺得泥坑總算走對了一次。。"我個人也是持相同看法。
倒也不是沒有注意到復古的需求,畢况Fujifilm在台灣也有一定市場。而且我是覺得,這類需求倒不全是復古情懷。
手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手機興起後,低價的手錶市場也是整個崩掉。但精品化的市場仍然興盛,而反其道而行的機械錶則是更加興盛。我覺得相機某個程度會往這個方向走,倒不是真的全然精品化(畢况手機在電子或光學性能還是沒法全面取代相機),而是在功能及產品包裝會是都之後相機市場的重要元素。
功能就不用講,Still/Video並重及光學性能精進是一定的。而產品包裝及個性化,要極端講的話就是說故事的能力決定客戶掏錢包的能力。
而說故事能力,德國人比日本人要來得強...

產品包裝上,有一些東西並沒有那麼的必要但設計上卻有其必要的,像是鏡頭上的光圈環對復古機就是一個加分、但在無反他只是一個附加的旋鈕罷了。
Nikon的Z系列,基本上都還是傳統技術導向的產品線,這次Zfc算是在產品包裝走另外一條路。從這次引起這麼大的關注來看,或許我們可以樂觀Nikon會持續經營這條路線、之後的產品設計也會多比較多這類元素吧。
話說回來,Zfc那個握把的價格,說它是精品還真不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