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發表前,先來看看Z fc夠不夠復古...吧!

hcpine76 wrote:
不管S家如何神奇,C家如何市占,相機未來依然堅苦。

台灣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復古的需求,尤其是歐美及日本。他們對傳統的一些事物,有非常深的迷戀。以蒸汽火車而言,他們如何復刻,如何受到一般民眾喜愛,甚至已到生活中,這是我們偶而只看到幾篇報導,或有林松雄先生的專訪難以想像的。縮小軌距不只有G軌,O軌等,有我們難想像的1:2,1:4,1:8,如此大尺寸整台蒸汽火車復刻,甚至整個廣大園區都設計成鐵道專區。

Discovery的翻新中古車,舊貨獵人,日本車最經典等,都可以說明這現象。

"現在這台ZFc反倒讓我覺得泥坑總算走對了一次。。"我個人也是持相同看法。


倒也不是沒有注意到復古的需求,畢况Fujifilm在台灣也有一定市場。而且我是覺得,這類需求倒不全是復古情懷。

手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手機興起後,低價的手錶市場也是整個崩掉。但精品化的市場仍然興盛,而反其道而行的機械錶則是更加興盛。我覺得相機某個程度會往這個方向走,倒不是真的全然精品化(畢况手機在電子或光學性能還是沒法全面取代相機),而是在功能及產品包裝會是都之後相機市場的重要元素。

功能就不用講,Still/Video並重及光學性能精進是一定的。而產品包裝及個性化,要極端講的話就是說故事的能力決定客戶掏錢包的能力。

而說故事能力,德國人比日本人要來得強...

產品包裝上,有一些東西並沒有那麼的必要但設計上卻有其必要的,像是鏡頭上的光圈環對復古機就是一個加分、但在無反他只是一個附加的旋鈕罷了。

Nikon的Z系列,基本上都還是傳統技術導向的產品線,這次Zfc算是在產品包裝走另外一條路。從這次引起這麼大的關注來看,或許我們可以樂觀Nikon會持續經營這條路線、之後的產品設計也會多比較多這類元素吧。

話說回來,Zfc那個握把的價格,說它是精品還真不過份...
flody
所謂“復古”,只不過時外觀設計特色,n家數碼時代自己沒自信,被canon的圓潤感帶偏罷了,數碼時代唯一真正需求也就手握要加大,其他設計都可以繼承
nextruth07062016
N家數位單眼帥多了尤其是D850肌肉感十足,稜角有致的機身還是交給富士吧
hcpine76 wrote:
不管S家如何神奇,C(恕刪)


哦,你要說火車,其實更超強的就是——美國和英國,竟然有人投入千萬美元計,就是為了復刻生產一台100年前的蒸汽機車(美國的好像2025年之後建成,英國的要到2030年)。
這個市場而言,其實是有一群最有能力、最有閒時的消費者群的——50歲或以上退休或半退体人士!

說白了,在攝影世界,本來就是這群人消費力最強,不過,以前全部投入了鳥攝界。
相信大大你本人在拍攝現場見過的,有超過一半人都是年近半百以上的。
好了,如果這次泥坑復古市場打開了,難保越升級最終變成F3或F2復古版的誕生——因為,玩攝影的都知道,一旦入坑,『升級之路』是漫長的,而且是燒錢的!
Hayashi-Kiyoshi wrote:
倒也不是沒有注意到復(恕刪)


從『復古』意義上講,也許你是對的,但從『復刻』的意義上講,我就不能夠認同了。。
『復古』是不一定有直接或間接參者古時的實物,但有『古風』,這點富士的路線是對的。
但是,泥坑作為百年老店,他多了一道本錢——歷史上就有不少銘機。
單是靠『復刻』這些銘機,就有夠泥坑銷路的。。

早在十多年前,數碼單反最頂峰期,經常有人提出為傳統的膠卷機配上數碼背,更有人在網路集資,雖然成品聊聊,但也看到這個市場的雛形。。
泥坑是走了多年冤枉路,然而,這次幾乎是100%的復刻,卻也完了當年某些人的『夢』。。
就看看這個長年在攝影圈存在的『夢』,其市場威力有多大了。。

PS。儘管Zfc是一台『復古』無反,但有人反對他就是FE/FM2的數碼化版本嗎?
irontheone
窮苦人,當然是有的,我從來沒有說『沒有』,然而,單從產品線來說,真正稱得上銘機的,除了佳能和泥坑還有誰?更何況,真到今天還真會有人玩,或者經常被討論的,除了泥坑?還有誰的舊形號更多?
nextruth07062016
那不過是你自圓其說而已,底片機用CN以外的人可多了,而且多數還不是SLR,銘機多的是,你眼裡只有Nikon,就這樣
irontheone wrote:
從『復古』意義上講,(恕刪)

說到復古/復刻還有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叫做哈蘇907X

受惠於當時鏡頭、機身、底片匣分開的模組化設計
數位化新相機在捨棄反光鏡的空間/機構之後機身只剩扁扁的一片(感光元件可以及時取景)
取代底片的感光元件模組不但能用在最新的907X也能用在過去的焦平面快門2系列、鏡間快門5系列以及超廣角無反光鏡的9系列...
907X機身與數位機背依舊設計成當年銀框黑色貼皮的模樣,一看就知道是哈蘇


907X是哈蘇2系列跟5系列的無反化機型,也是9系列的數位化版本
用最新科技傳承哈蘇經典造型,真的了不起
史考特別忙 wrote:
說到復古/復刻還有一(恕刪)


其實這類中幅相機,那是另類路線了,動轍要數十萬的數碼背,我等凡人只能望而輕歎。。

BTW,我當年真的有使用哈蘇鏡轉接Df,畫質認真好,窮人也只能這樣玩了。。
irontheone
史考特別忙,當我們談論『復古』/『復刻』,也要在我們能夠負擔的基礎上,否則你說的那台哈蘇,早就成為網路熱話了,不是嗎?你說的數碼初代原始時期的柯達奇葩產物,那時候大眾買得起嗎?
柳林中的哭聲
奧巴:我搞復古也一段時間除了em1之外還不是被切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