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手+1

我不拿D3就是因為太大台
那個對旅遊攝影來說真是種壓力
尤其是去些治安不好的國家
有時候真的會希望相機越小越好
(畢竟不是要拿來砸人)

以上市定價八萬多來說
D700我認為是很便宜了

接下來只要觀察一下上市後的評價
看看有沒有什麼"噴出"之類的問題

就俺的個性
新機上市先等半年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我剛剛計算了一下,有誤請指正.

上面連結觀景窗面積的網頁,直接用對角線的比例去計算,所以那個比例是省略感光元件尺寸大小,用對角線比值去計算.

以原廠網頁規格為數據
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ucts/camera/slr/digital/d3/spec.htm
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ucts/camera/slr/digital/d300/spec.htm



D3 感光元件尺寸 36.0×23.9mm

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 (36X36)+(23.9X23.9)=1296+571.21=1867.21< 此數字開根號=43.211225mm

43.211225mm(對角線長度)x0.7(放大倍率)x1(視野率=100%)=30.247857(原始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D300 感光元件尺寸 23.6×15.8mm
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 (23.6x23.6)+(15.8x15.8)=556.96+249.64=806.6 < 此數字開根號=28.400704mm

28.400704mm(對角線長度)x0.94(放大倍率)x1(視野率=100%)=26.696661mm(原始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四捨五入一下
原始的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D3=30.25mm
D300=26.7mm

D300+dk21m =26.7mmx1.17=31.239mm(加了dk21m的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31.239mm>30.25mm

因此加了觀景窗放大器的D300 光學觀景窗面積確實比未加放大器的D3大

seva0419兄

我認為觀景窗視野率到100%的需求並不是怕拍到不該跑進來的東西,而是在某些題材上讓攝影師能夠掌控能夠拍進來的範圍.雖說可以看後再拍攝,以及事後裁切.但就是又得再多一到手續.如果量大也是會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處理
zaha0901 wrote:
seva0419兄

我認為觀景窗視野率到100%的需求並不是怕拍到不該跑進來的東西,而是在某些題材上讓攝影師能夠掌控能夠拍進來的範圍.雖說可以看後再拍攝,以及事後裁切.但就是又得再多一到手續.如果量大也是會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處理


如果照你這麼說,D40、D60、D80的使用者不就會麻煩? 但是事實上我沒聽過有人抱怨視野率太小
那像以前底片機FM2只有92%,那怎麼辦? 底片還不能後製耶,FM2賣了幾百萬台,那些人怎麼拍照?
你講的這個都是紙上談兵,真正的影響有那麼大嗎?
zaha0901大大不知道目前用的相機視野率是多少? 有造成什麼樣的困擾嗎?
zaha0901 wrote:
我剛剛計算了一下,有...(恕刪)



全幅的觀景窗和APS相機觀景窗的大小每一陣子就都會被拿出來討論一次, 但總是有人算了老半天還是百密中有一疏, 所以最後的答案還是不對的!

Zaha大, 請你仔細看一下Nikon的規格表, 它的放大率不管是D3, D300, D700, 都是以50mm f1.4D這個鏡頭來測量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APS其實是等同FF的75mm鏡頭上所看的, 所以在放大倍率的計算上就佔了便宜. D3在50mm的時候放大率是0.7, 在75mm的放大率是多少? 我們不知道, Nikon也沒說, 但大概應該有0.9~1.1之間. 所以你算的時候, D3必須乘以這個數字, 而非0.7.

其實算了老半天還不如實際看一眼就知道了. 也不用拿D3啦! 隨便拿底片機F80, F100等等來跟D300加放大鏡來比比看就知道了, 這些底片機的觀景窗規格都沒有D3, D300漂亮, 但看下去就硬是比APS DSLR很明顯的大了不少!!!
zaha0901 wrote:
我剛剛計算了一下,有誤請指正.

上面連結觀景窗面積的網頁,直接用對角線的比例去計算,所以那個比例是省略感光元件尺寸大小,用對角線比值去計算.

以原廠網頁規格為數據
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ucts/camera/slr/digital/d3/spec.htm
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ucts/camera/slr/digital/d300/spec.htm



D3 感光元件尺寸 36.0×23.9mm

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 (36X36)+(23.9X23.9)=1296+571.21=1867.21< 此數字開根號=43.211225mm

43.211225mm(對角線長度)x0.7(放大倍率)x1(視野率=100%)=30.247857(原始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D300 感光元件尺寸 23.6×15.8mm
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 (23.6x23.6)+(15.8x15.8)=556.96+249.64=806.6 < 此數字開根號=28.400704mm

28.400704mm(對角線長度)x0.94(放大倍率)x1(視野率=100%)=26.696661mm(原始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四捨五入一下
原始的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D3=30.25mm
D300=26.7mm

D300+dk21m =26.7mmx1.17=31.239mm(加了dk21m的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31.239mm>30.25mm

因此加了觀景窗放大器的D300 光學觀景窗面積確實比未加放大器的D3大


這幾種東西乘起來真的很奇怪,事實上我沒聽過(視野率X放大倍率)這兩個東西在相乘的
真的是很奇怪的東西,
你現在用 「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X「放大倍率」X「視野率」=「原始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我真的覺得很好笑,但是又不忍心笑你,畢竟你還是會去用頭腦的人,不像有些人只會人云亦云
至少我某個程度還是欣賞你的。

再回來講這個公式,
「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X「放大倍率」X「視野率」=「原始觀景窗對角線長度」
如果照你這樣算,「放大倍率」=「觀景窗對角線」/「感光元件對角線」/「視野率」
「放大倍率是」變成是「觀景窗」和「感光元件」的比值了? 完全錯誤
放大倍率有它的定義,
一般是用50mm鏡頭在1公尺處(大概吧,我忘了)觀景窗看到的物體大小比上不經過像機看到的物體大小
跟感光元件大小、視野率,都是沒關係的
它只是純粹用眼睛看到的東西 和光景窗內看到的東西 感覺上會縮小而已,那個比值而已

真的不要在亂算、亂乘了,感覺像在湊答案,
下次拿支尺去量量看D700和D300的觀景窗差多少,比較快啦



zaha0901 wrote:
我剛剛計算了一下,有誤請指正...(恕刪)

zaha0901兄,您有D300+dk21m嗎?
找個時間地點,小弟的D3很樂意讓您當場比一比
那樣您就一目瞭然了
眼睛張大一點看就好了啦
小弟去試用的心得
感覺手感與D200差不多
但是解放了24-70的感覺與高ISO的畫質(雖然只能用LCD放大在放大來看)
我想這兩點就足夠讓我想買他了吧

或許小弟的要求沒各位前輩來的多
所以很容易就滿足
不過期待FX的機身 為的就是24-70的方便性
因為小弟有時會去拍婚禮
在習慣有廣角的情況下
APS使用24-70還真的讓我有時措手不及啊
所以D700就更加讓我想買了

每個人對相機的要求本來就不同嘛
也許我不是論壇中很有名的人
說話或許沒人鳥
不過 有需要 喜歡的朋友就買
不需要 不喜歡的朋友 就繼續用您手上的相機
大家可以互相討論 研究 但有時候不必要的鬥爭 就算了吧

小弟目前期待的是D3與D700同時同地的畫質比較囉
想決定到底是買D700好還是殺D3水貨(不過D3的手把真的是太高調了啦
http://www.wretch.cc/blog/wedding0320 珍藏記憶
Monte920 wrote:
全幅的觀景窗和APS...(恕刪)

我最近研究出來的新算法:
影像感應器尺寸 x 視野率的平方 x 放大率的平方 = 觀景窗面積
所以D300是329.48
D3是421.57
D700是402.57
D80是303.71
D60/D40是215.38
1DS3是499.05
5D是401.4
1D3是310
40D是267.61
450D是224.44
E3是297.43
E420/520是171.8
meridian wrote:
我最近研究出來的新算法:
影像感應器尺寸 x 視野率的平方 x 放大率的平方 = 觀景窗面積
所以D300是329.48
D3是421.57
D700是402.57
D80是303.71
D60/D40是215.38
1DS3是499.05
5D是401.4
1D3是310
40D是267.61
450D是224.44
E3是297.43
E420/520是171.8


這位大大,你研究出來的公式,是怎麼證明的呢? 可以說明一下嗎?

不過我先跟你說個秘密,D3和D700觀景窗面積是一樣的,所以上面應該是錯了喔

真的不要再湊答案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