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與全幅相同焦距(換算過後)感受卻不一樣?

大家都改玩120吧
趕快把D3 5D D700賤賣給小弟這種玩APS-C沒什麼透視感的人一點不一樣的FU
哈哈哈
FX被神化很久了
Nikon D80+Sigma 18-50 f2.8 MACRO+Tokina 50-135 f2.8+Nikon SB-600+Nikon FM
小弟打算上135ff的原因主要是:
(nikon d200->d700)

1.把nikon 24-70/2.8有24mm視角
2.單純只想把手上的 50/1.4回歸標準鏡
3.讓一些ais手動廣角鏡也能有原本的視野~不會變的比較不廣

其他問題見人見智~就不多提了
現在01神壇都不用正名了? 一堆神來神去的文章不管~雙重標準!不曾認真~所以不會輸
樓主我完全知道您想說的是什麼 因為我玩DSLR一年之後就碰到類似的問題

網路上有幾種說法 : 立體感 透視感 通透感 (越右邊越老一輩的人說)

這主要差別在 CCD 與 底片 趕色原件的不同

雙方同樣以網格分隔到 100000單位

一個邏輯單位中

CCD只能吃大量的 垂直入射光 斜角入射光不會吃到太多

底片的感應劑 卻可以收到來自於360度的斜角入射光

自然而然 底片的沖出來 成像會有環境距離的前後差異

而CCD的成像 會是平的

但是!!

以上的理論不是套用到所有的環境上

如果同樣是比較需要垂直入射光的環境 CCD 與 底片差異很小 例如望遠鏡頭 或是與太陽對槓

如果是斜射光到達某的門檻值也很重要的狀態 例如 24-85之間的焦段 柔和光 CCD拍出來就會畫面是平的...

這與景深的淺與深無關喔~~

淺景深可以締造立體感 但是底片更可以!!!

以上是我研究許久的瞎掰觀點 我知道有不人發現這些事情了 為了追求照片的卓越性 我與大家分享這些未被證實的知識 並且附上兩張圖,同樣sigma 15-30 分別在底片與FF CCD上面的展示。




klein3358 wrote:
小弟做了一個測試, ...(恕刪)

很棒的比較

不過只是景深差異的比較 與"透視感"無關 有人說這是"立體感" 我不認為

淺景深 來突顯主題是 許多入門攝影玩家最喜歡的拍照模式 所以會喜歡買大光圈 以及愛用FF機種

但是"通透感" "透視感" 是比景深還要吸引人的東西喔~~

試試看用底片拍照吧~
s46511 wrote:
15-30mm可視角...(恕刪)

你的資訊是對的但是忘了換算
10-20用在APSC上要x1.5 也就是15mm-30mm左右
您如果拿10-20到全幅機身上 成像會有黑圈圈 還頗大的黑圈圈
這時候的視角 要用10-20算下去的話 等於把黑圈圈也算下去了呦
所以視角必須要用換算後的15-30來說 才算數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402531&p=60
這棟底片蓋的大樓我覺得其中有許多照片是DSLR怎樣拍都拍不出來的~
所以才會跨SLR甚至120與RF的行列
DSLR方便歸方便 有時候想要自爽拍出藝術等級作品的話 底片其實是很優越的選擇
我想讓大家看的是這樓中的"通透感" 不是正片不是粒子也不是超廣的黑白色階...

不知道"通透感"什麼時候才會被正規化....
datapay wrote:
同樣sigma 15-30 分別在底片與FF CCD上面的展示...(恕刪)


原樓主只是說從觀景窗望出去的感覺啦, 還沒談到成像的問題喔~

不過你貼的二張圖, 我個人才學驗經有限, 看不出有什麼差別, 只知道是場景不同, 曝光掌握不一樣而己, 可否再說清楚一些呢?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其主要差別就是“透視感”不同。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在電視劇或電影中,有一種常用的鏡頭夸張手法:
比如小人物翻身了,鏡頭特寫小人物,然后攝像機推近,鏡頭變焦,
在保證人像大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人物的背景開始縮小,人物形象變得高大。

只是APS 與FF 之間1.5的焦距變化不大明顯就是了,
而且在平面的攝影當中,對場景立體結構沒有要求時,“透視感”的差距幾乎沒有影響。
而且大多時候淺景深會將這種差距減弱。

但在人像攝影時就會有影響,因為對頭部造成的是不同的變形效果,這一點需要注意。
最好帶齊50mm 85mm 135mm 供選擇更換

也許在D90的拍片時,移動鏡頭會感到景深的差距和不自然。

目前想到的就這些。
weechia wrote:
原樓主只是說從觀景窗...(恕刪)


不說了~

待我有機會在 攝影觀念版 做個比較文章 再請您過來給點指教

通透感 我真的不會形容 但是他就是存在

我會試著用光學的方式證明他的存在的.....
datapay wrote:
不說了~待我有機會在...(恕刪)


ok, 期待拜讀!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stevenlake wrote:
我只看得出景深的差異...(恕刪)

景深的差異不是來自片幅大小
而是來自實體焦長

如果用同樣的實體焦長拍攝
在全幅、apsc、一般DC造成的差異就是感光面積的大小不同
FF的感光元件大所以能受光的視角就大
隨著感光元件變小視角就變小

以上面三張範例來說
換算成等效焦長要達到同樣的景深
全片幅是34mm
apsc是34x1.5=51mm等效焦長
G1的話就要用到34x5=170mm等效焦長

不知道我說的會不會很難懂
片幅和焦長的問題要用片幅大小所能呈現的視角去思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