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bluesin wrote:所以他們被幹到脫褲了...(恕刪) 我是認為是刻意為之看Z6比較有誠意Z7比較偏向故意的光是D750級別跟D8x0級別的外殼都長一樣就很難說服我Z7真的可以當作無反版的D850了
irontheone wrote:Z6只貴了1300新台幣。Z7只貴了4150新台幣。你覺得這不能算是同一級別?茶茶茶至少沒有前面那位網友說的貴了10~20%吧? 1. 國祥還沒公佈售價,就以日本來看吧,Bic Camera Z7單機身437400日圓換算台幣約12萬,打個九折也要1080002. A7R3、A73發表的時候,可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在逼他打價格戰這次 Z7、Z6 是已經早就有對手在等它,這其中的差異應該不難理解吧
感覺訂價就是貴了Z7和A7R3差價差的有點恐怖都可以買A9了訂價這東西不是和以前比的是要和現在比這是現實問題誰都逃不掉呀...如果真的AF不如A7R3那和A7R2的差距又有多大A7R2單次對焦是很快又很準的但連續對焦就是他的罩門了假如Z7 連續對焦在A7R3和A7R2之間(因為其實A7R2和A7R3最大的差異就是對焦系統)而Z7和A7R2 A7R3的基本規格都是差不多的(先別說一些特殊功能)那現實的來說一般人就是會認為Z7的價格就應該放在這兩台相機之間才合理這是沒有過多的情感因素就可以得到的結論老實說 NIKON把一些真的沒有很重要的東西放的太好(如LCD EVF)不是說用不到 取景用的東西 並不會時時刻刻去專注他解析度高不高 顏色超級準這類的問題FPS和電力消耗重要多了規格開這麼高 電就東吃一點 西吃一點搞到這麼不上不下的就不能找個平衡點嗎?看看A7R3和A9的LCD和EVF規格不如Z6 Z7 但用過的都說已經很不錯而A73 LCD EVF不如A9 A7R3 但我以個前A7R2的使用者 單單來看A73和A7R2比差異真的不大這就是一種取捨和平衡呀在哪個價位放什麼合適的東西就夠了一直堆料就是一直拉高成本而已(別在說看測試不準 大家都是用同一種方式做測試 就算張數不準 但可以看做是比例差距)
waterbluesin wrote:所以他們被幹到脫褲...(恕刪) 五年了,足足五年了,據朝日新聞的數據,Sony干死了所有無反生產商,就是干不過佳能和泥坑——佳能和泥坑在十年前的市佔率,竟然到今天還幾乎一樣,我倒是有點驚訝的。。
當Sony推出新鏡頭時大多數的他家用戶是拿Sony的新鏡價格去比自家的舊鏡,用當下的市價去比較,然後到處宣揚Sony的鏡頭就是貴可是當Nikon推出新相機時就變成是要比較Sony當初上市的價格來證明沒有比較貴還是靜觀台灣上市價格吧!說不定會跟Sony一樣定個全球最低價上市
感覺這次的 Z6 Z7 Nikon 宣告的意味較濃 , 無反135FF 機身五軸防手震 留有未來想像空間的新卡口 , 但是新的S鏡只得3隻+未來的規劃 , 雖支援舊鏡群 , 但只有得到半殘的轉接環 , 也對未來留下想像空間 , 這很符合 Nikon 慢慢來的步調 , 先宣告(低CP值定價)-爭取新客戶(以下犯上的規格但有高 CP值的新機價格 ,但是對舊機的支援先放一邊)-最後才全力爭取老客戶的認同(下放對舊機的支援 甚至出一隻北港香爐轉接環) 總之對於我等這種 玩Nikon超過30年的資深玩家 還有得等 , 還是回去 看看D系列的新機身才實在.其實蠻期待 Nikon 的新 無反135FF機身 , 因為這可以取得較輕的機身但畫質不會因此減損(新卡口應該會增加才對) , 但是因為電池續航力 , EVF相對於 OVF畫質的表現 ,開機到拍攝的延遲時間問題 , 轉接環的問題 , 而遲遲無法轉向無反機身, 如今的 Z6 Z7 系列感覺還是未成熟的產品 , 光那電池續航力 單記憶卡槽 對於Nikon AF自動對焦的支援(年紀大了這功能很重要) 就被我打槍 , 總之再等等...
1/200同步的機械快門告訴我們這兩台只是試水溫!頂級的料還留一手在後面~不過因為機械快門次一檔換來比A7III更好的LCD與EVF這也值得了!16mm法蘭距~北港香爐換NIKON當新爐主了!等經過最慢一年半的搜集使用者體驗反饋資料之後~還會有新機身搭配大光圈正主旗艦問世!
單卡若是空間不足,可以想方設法解決阿,價格不便宜,設計要完備呀一張卡的空間,其實也是可以塞兩張卡的,只是線路設計會複雜一點點而已吧如兩張卡背對背方式一起插的插槽,根本不佔空間另外電池容量不小,CIPA卻測出310張續航力,這讓我懷疑N這次真的沒有用S的CMOS了,因為無反功耗最大兇手的CMOS功耗降不下來N跨出這一步起碼會改變肯進步了,就算沒有90分,至少也有及格以上了,之後慢慢改進,總有一天會完備讓人眼睛一亮的我是給掌聲,但是不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