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是使用D50若干年後換成S5 Pro,現在回頭看D50拍的照片變得十分的不習慣. . .當初用D50的時候(現在是備機)、其實對它的色彩不是很滿意的,顏色經常有偏紅的傾向、尤其在陰影的部位,那種問題載人像拍攝上經常是一個困擾,後製也很難補正. . . 但的確它的白平衡蠻一致的、很少亂跳. . .D50的色彩明顯的偏暖、飽和度也高,如果樓主喜歡的是這樣的調性、也許可以從白平衡跟飽和度兩個部分著手調整,說不定可以讓D90的色彩調性跟D50接近一些
D50的發展有它的時空背景的當年Canon EOS 300D出的時後,隨後Nikon馬上端出D70予以回擊但是Nikon DSLR有一個問題是從D100時代就存在的,就是顏色顏色認定以及控制顏色的晶片(WB)這兩者以當年的DSLR認定來說,由於是提供給專業以及準專業的使用者變成第一個特色就是"灰"(色彩學裡叫作彩度低)第二個特色是Nikon直到現在都無法(不知道是無法還是無力)解決的問題:白平衡不準D100、D2系列、D70、D70s這麼久的世代發展裡,顏色灰以及白平衡不準+亂跑,是幾個世代的痛D2X作為旗艦,在顏色控制上達到了很好的指標,雖然白平衡還不夠準,但顏色很好然後就是D50了,首次在低階機身上,擁有很飽和的顏色,以及夠穩定的白平衡當初D50指向的目標有幾個:不要後製,輕,功能簡單方便,耐用這些它通通都做到了,而且不只這樣D50還擁有萬年CCD,經過歷代歷廠的調整後,達到了最高峰這最高峰的CCD提供了無須後製的顏色、銳利的畫質、馬上就能用的對比度、以及某樓說的幾乎ISO 1600可用由於之後的D40雖然使用了這片6MP CCD,但卻在解析能力上動了手腳,加上D40機身功能閹割嚴重D50以及D50搭載的萬年CCD最終調校版,成了想收藏這片CCD以及調色系統的最佳選擇(也便宜)之後的Nikon,在D200/D80的世代,首次採用10MP以上的CCDD200顏色調校之爛就別提了,到了D80才調整到一個討喜的程度結果這片CCD居然只用了一個世代然後到了D300又改用CMOS,初登場的D300也是顏色爛得可以,然後到D90又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可以說,從萬年6MP CCD之後的Nikon機種,都不再具有經過兩個世代以上調整、延用好幾廠的感光器這也是Nikon窮於被自己不斷更換感光器,卻使得消費者每次都要重新適應一次色彩的原因其實10MP那片CCD好好調整,經過兩個世代一樣能夠呈現像D50這片萬年6MP CCD一樣優秀的成果只是Nikon不做,消費者也只能鼻子摸一摸如今二手市場流通的D50雖然歲數不小,不過我認為光是它的那片CCD就有十足的使用價值而且二手入手很便宜,也不失為入手的好選擇哩!!
個人的感想也是與大家相同,有一陣子用慣了D50,突然敗入D200時,對於D200的色彩、曲線及測光,確實也讓我好長一陣子無法適應。但適應期過後,倒是驚嘆D200的解像力,反正一般問題後製可以搞定一切。但習慣簡單後製後,其實D50或是D200也沒什麼差別,平常拍照都是以輕重為考量。除非是特別需要搶拍、閃燈操作或使用手動鏡的場合,我才一定要用D200。最近常在想升級全幅機,不過,對目前相機的白平衡及色彩表現還覺得不夠成熟,既然要後製,那就再等等新機上市,看看會不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機種,同時跟後製說拜拜。
樓主先別灰心, 再給D90一點時間吧!!我個人是從D70升級D90的D90的感覺是一台非常聰明的像機所以在控制色彩和曝光的變因也非常多也因此造成相機會有自作聰明的現象產生以我過去D70的經驗, 白平衡只要配合使用經驗加上EV值微調就可以拍出我想要的相片但這是跟D70培養50000次以上的快門數才有的默契我自然覺得舊機很順手不過自從D90來了以後,從白平衡到EV值手動微調是不能拍出穩定發色的相片的因為他還有色彩調控檔, D-Lighting 功能, 更"聰明"曝光程式, 人像追蹤功能, 高ISO, 最後加上新的CMOS會影響顏色的表現. 所以我的經驗是把所以有的功能"分別"調整一輪, 了解他們的特性以後再互相混合使用例如:1.D-Lighting 功能會影響正常光線顏色的飽和度若是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拍照卻把D-Lighting功能打開, 相片就會變得灰灰的, 而且色彩調控檔的對比等功能會失效.2.色彩調控檔的顏色控制加上手動白平衡的功能互相干擾若你已經調整了調控檔的顏色, 又使用手動白平衡來拍照, 很容易讓相片顏色一發不可收拾, 而且最慘的是自己都不記得自己已經調過哪些東西了!!3.不能用調高EV值得到最好的曝光顏色D70時代用EV來微調曝光可以連帶影響白平衡的準確度, 但是D90的容許值比D70高太多, 當EV值調整到微微過曝的時候, 往往會讓相片顏色偏黃, 一整個就火大. 所以反而要適應EV值得控制.4.曝光程式的適應就如之前的前輩所言, 曝光值會因為對焦的物體顏色有所改變, 所以正常光線下, 若對焦到一張白紙, 就會曝光不足, 對焦到黑紙, 就會曝光過頭, 然後就會得到黃黃的火大照片了. 所以要針對對焦物體做EV值的補償.(這是我到目前拍攝最容易失手的項目)以上是小弟目前使用D90下來的一點小小心得, 希望對板主有幫助.不過老實說我總共花了快3000張的測試照才對他有一點點了解,所以要能完全掌握D90還要花點耐心.但是一但顏色得到控制, D90就會變身成一台無敵傻瓜我現在都是用快門先決1/60-1/125, 設定ISO自動然後就開始拍照, 利用他高ISO和高動態的優勢, 都不用擔心曝光不足或是會過曝的問題這真的減輕了操作機器的壓力, 所以要擔心的只剩下取景跟想法了
我是都拍RAW檔, 而不加上曲線的原味, 所以由當年的 D50~D80~D200+D90都是這樣拍, 而我覺得D90在設定上可調空間滿多的, 而顏色我覺得還算準, 在室內拍時, 如果環境燈光不夠亮, 還是會拍出昏黃的照片, 但是已經比D80和D50好多了, 而D50的缺點是在夜晚的長曝的雜訊會多一點, 而和D80一樣在拍紅色的花會有紅色爆掉, 細節不見的情況, 在D90有改善滿多的, 而我覺得D90最好用的還是在它的攝影功能, 請看我的最新的影音開箱文(真的越開越專業)HP mini 2140 影音開箱文這是第一版, 昨晚剛試剪出來的, 女王是嫌步驟太快, 會在放慢點
redboy wrote:…因為他還有色彩調控檔, D-Lighting 功能, 更"聰明"曝光程式, 人像追蹤功能, 高ISO, 最後加上新的CMOS會影響顏色的表現. 所以我的經驗是把所以有的功能"分別"調整一輪, 了解他們的特性以後再互相混合使用… 聽起來很像是不得不適應他的缺陷(不穩定)啊 @@如果我明明在一樣的設定一樣的環境(M模式)卻因為稍微移動一分毫構圖對焦造成整體顏色走位結果我必須時時注意或審視這些微小變量帶來的改變再根據此去逐一調整設定我想這真的不是一台好像機(本來還蠻期待升級的,這下子…)
Evolution Win wrote:這篇出來之後 二手D...(恕刪) 請問你是要戰什麼東西? 還扯到T124那你就把你朋友說你拍好看的技巧分享一下麻D50 D90二台我都有,二台都是好機只是在轉換過程中不太適應需要一些指點有很多前輩指出其差異處,及使用上之經驗分享給大家都講的相當理性與客觀二台都各有其優點,重要的是如何去發覺它的優點好好去使用它,及有不穩之處如何去避掉它或改善它,對初使用者都是個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