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ona wrote:
我回應一下兩家閃燈之...(恕刪)

也想問問N家的人
在A模式下,可否設定最慢快門速度

可以
P與A模式下使用閃燈時的快門速度接受兩個設定的限制:
(1)快門同步上限設定,可以啓動高速閃燈模式(FP)解除該設定.
(2)防止手震的快門速度下限設定,可在30"~1/60間調整(從選單中調整),當啓動慢速閃燈功能(Slow)時該設定失效.

或在T模式(快門先決)下,可否設定光圈範圍最大值
這倒不行,S模式下打閃燈光圈會自動根據景深與背景吃光判斷(TTL BL)自動設定

另外假設在"自動模式"下,測光在背景,用閃燈打亮主體的話
能否背景-1EV(機身曝光),主體+1EV(閃燈)

可以使用EV補償調整整體亮度,然後觀察Finder中的曝光量表(此時是指示背景亮度).
使用P模式下的曝光偏移去調整快門或光圈來調整背景亮度,應該可以達成您的需求.

第二種方法就是EV補償設定整體亮度,然後直接使用閃燈上的FV調整按鈕來做閃燈補償.
但要注意EV補償當機身設定成-1EV而閃燈設定成+1EV時,此時的閃燈補償為兩者加總的0EV.

第三種方法,有內閃的機種有獨立的FV補償按鈕,記得他對外閃也有作用.

還有,N家機身的內閃有M模式嗎?
有.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也想問問N家的人在A...(恕刪)


小補充一下…很多玩家會說Nikon閃燈系統領先其他牌子很多,其實除了很好操作外,就重要的就是i-TTL這個東西
,用久了你會變笨蛋…換系統後你會發現你不會用閃燈了= ="
因為平常拍攝,若沒特別需求,真的i-TTL一直閃就好了,真的非常準確,不管是跳閃還是直閃。

再來就是離機閃,只要跟內閃搭配,就可以閃到天荒地老。

如果玩得兇…Nikon的離閃系統一次能有三個group(使用SB-800),每個group可控制三支閃燈,三群組彼此出力比例控制。

其他的…就不說了…要打很長一篇=_="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從1992年F90的時代就一直領先到現在。
神薙真珠朗 wrote:
小補充一下…很多玩家...(恕刪)

我反而覺的領先最大對手的一點是A模式的存在,開拓了很廣的應用範圍.
不過D-TTL與i-TTL的準度也不是沒有代價的,每次5發的評估預閃讓i-TTL連拍張數硬生生就是比E-TTL少..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我反而覺的領先最大對...(恕刪)


反正,尼康的閃光大神就是神而已。
ASRAAM wrote:
我反而覺的領先最大對...(恕刪)

哈,A mode 也是其中一點啦。

不曉得拍攝張數這方面SB-900有沒有好一點??多了DX MODE,如果用在APS相機上,照理說閃光的範圍應該會做調整,出力也會改變,應該可以閃更多次數

不過SB-900太貴了= ="沒機會玩…
14247 wrote:
小弟是不到二年的DS...(恕刪)


差點忘了給樓主建議
5D2 跟D700
你有幾個方向可以去思考一下,看你想要的是什麼

1.二家的色彩表現

2.機身的功能

3.超高的畫素

4.閃燈系統

5.錄影

這五點,請你照著優先順序自己排出來,應該就知道要買哪一部了,二部都很棒,只是要看你的需求去買。
都已經要買這個等級的機器了,不該是由別人來幫你決定。

如果你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決定不了,那小弟認為您還沒到換機的時候

差點忘了!!這裡是01,你二台都買好了
神薙真珠朗 wrote:
5D2 跟D700
你有幾個方向可以去思考一下,看你想要的是什麼
...(恕刪)


鏡頭支援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例如:

N家有 14-24mm F2.8
C家有 小小白IS


神薙真珠朗 wrote:
哈,A mode 也是其中一點啦。

不曉得拍攝張數這方面SB-900有沒有好一點??多了DX MODE,如果用在APS相機上,照理說閃光的範圍應該會做調整,出力也會改變,應該可以閃更多次數
不過SB-900太貴了= ="沒機會玩…

理論上是比較多的,但是SB-900的罷工機制反而又鎖住了,高使用頻率下,感覺上比SB-800還不能操…
不過也算貼心,因為罷工機制是可以關掉的,只是關掉後總會怕怕的……(尤其是看那個居高不下的溫度計

神薙大或其沒有900的前輩想玩的話,或許可以約個交流的時間,小豬地很樂意提供玩玩測測
代價是多教小豬弟一點閃燈技巧~~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兩家都有優點 也都有缺點~
如果身邊朋友都有機器 不如借來拍拍看
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
http://www.wretch.cc/blog/mingwayhuang
想要片片爽就一定是5D2咯,而且有L大光圈镜可用!
先要自己爽就一定是D700咯,机身操控和质感是5d2不可比拟的!
小弟因为无法放弃尼康扎实的做工和操控感,最终还是回到尼康,但是不得不承认,5d2的输出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