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log.xuite.net/jaco115/jerrywan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jerrywang
jazzman_lin wrote:
其實,我的想法跟阿西摩一樣。
碰過了D50後,我對D70s一點都不會想去碰。
真的有需要,就會直接上更高階的。
使用D50的時候會讓你思考很多問題,如何構圖。
等到D50無法滿足我以後,大概就是D200了吧。
可是這麼說好像有點奇怪?
用了D70就會比較不能思考怎麼構圖?
我想以構圖來作比較的話,用任何一款相機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吧~
大家討論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回歸到原作者最初的問題~
D70跟D50哪一個比較適合他用?預算不是問題~
既然預算不是問題,那就是選高階一點的機子阿~原廠這麼出應該有他的立意在吧~ :)
雖說很多功能對初學者用不到,當下可以捨棄。那怎知道以後學會了之後,要用卻沒得用呢?
他也在近年內沒有換機的打算,多一些功能對他來講也許會是好一點吧?
小弟無意冒犯,只是覺得以構圖來做為兩者的機子的比較點不甚恰當。
還有常常聽見大家說的,重點不是器材,而是他背後的那顆腦袋。
小弟也很認同這句話,畢竟創意價值無限,構圖與思考重於器材本身。
但不可否認的,器材也是很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好的器材搭配,更是可以讓鏡頭後面的那顆腦袋的構思發揮到極限,不是嗎?
不要有器材迷思,這才是『器材不重要,重要的是後面的那顆腦袋』想要表達的吧~ ^^
一點小想法跟大家分享~ :)
FEMC wrote:
順便請教大家,D70S的景深預覽鈕有何功效?我覺得景深預覽鈕一點用都沒有,按下去只聽到一個聲響,但是觀景窗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改變(還是我真的該換眼鏡了),可否請前輩說明一下差異?還是我的是瑕疵品。
以 Kit 鏡為例子好了,
18-70mm/F3.5~4.5
使用 A 模式光圈先決,
焦段轉到 70mm 端, 把光圈縮小, 比方說 F=16
(這樣比較容易辨認)
找個主體對著它半按快門對焦, 主體清晰後,
這時你在觀景窗內看到的散景還是在光圈全開的樣子 (F=4.5)
然後, 把景深預覽鈕按下企...
這時光圈才會縮到你真正設定的值, F=16
這時從觀景窗裡看到的畫面, 應該會變暗,
而且清晰的範圍會跟著變遠,
讓你可以知道現在設定的光圈會得到怎樣的景深範圍.
而這才是你實際拍出來的樣子.
景深預覽有什麼用?
比方說用大光圈鏡頭拍大頭, 很容易左眼清楚, 右眼就模糊了, 因為景深太淺.
藉著景深預覽可以調整到讓清晰的範圍可以涵蓋整個主體 (或你像要的範圍)
或者構圖時有時候不是一味的追求淺景深而已;
比方說我從側方斜拍一排椅子, 人, 合唱團... 隨便啦, 一群妹妹好了
我希望焦點對在數過去第三個妹妹,
嗯, 第四個也要清楚, 第五個, 呃, 第五個開始還是糊掉好了
那就用的到了.
報告完畢.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我覺得景深預覽鈕一點用都沒有,按下去只聽到一個聲響,但是觀景窗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改變(還是我真的該換眼鏡了
),可否請前輩說明一下差異?還是我的是瑕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