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50 kit or D70s kit給我點意見吧!

已經從低階機身轉到準專業機身的D200
除非拍照的心態還是存在於拍1000張刪800張
200張的RAW檔跟200張的正片
只有一種會手軟
小弟本身是D70的使用著~D50剛出的時候,漂亮的顏色也曾讓小弟羨慕不已,不過還好D70的內置曲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使用到D50,突然發現,奇怪!怎麼沒看到景深預覽鈕,測光方式也無法選擇,也少了前面的功能旋鈕,頓時有種綁手綁腳的感覺,後來才知道D50把這些功能拿掉了,不知道大家對於景深預覽鈕的需求如何,小弟構圖時,倒還是滿依賴這個小小的按鈕,畢竟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景深永遠都是最大光圈,但是拍照時我不一定都是用最大光圈在拍照,那若是沒有景深預覽鈕,可能只能憑經驗判斷景深會落在哪,不過小弟也是初學攝影者,雖然D70的小小觀景窗再按景深預覽鈕後會很黑,不過還是需要用到它來協助構圖,而測光方式也是小弟常常用到的一個功能,小弟建議,若真的想學攝影的話,D70S或許會比較符合需求,可以讓你從基本馬步功練起,日後換高階一點的相機也會比較容易入手,以上是小弟初學個人小小的建議,還望各位前輩指教.
http://blog.xuite.net/jaco115/jerrywan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jerrywang

jaco115 wrote: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使用到D50,突然發現,奇怪!怎麼沒看到景深預覽鈕,測光方式也無法選擇,也少了前面的功能旋鈕,頓時有種綁手綁腳的感覺,後來才知道D50把這些功能拿掉了,

順便請教大家,D70S的景深預覽鈕有何功效?我覺得景深預覽鈕一點用都沒有,按下去只聽到一個聲響,但是觀景窗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改變(還是我真的該換眼鏡了),可否請前輩說明一下差異?還是我的是瑕疵品
另外,D50測光方式可以改,只是很麻煩要進入選單調整(這是N社刻意區分兩台功能的地方之一)。
jazzman_lin wrote:
其實,我的想法跟阿西摩一樣。
碰過了D50後,我對D70s一點都不會想去碰。
真的有需要,就會直接上更高階的。
使用D50的時候會讓你思考很多問題,如何構圖。
等到D50無法滿足我以後,大概就是D200了吧。


可是這麼說好像有點奇怪?

用了D70就會比較不能思考怎麼構圖?

我想以構圖來作比較的話,用任何一款相機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吧~

大家討論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回歸到原作者最初的問題~

D70跟D50哪一個比較適合他用?預算不是問題~

既然預算不是問題,那就是選高階一點的機子阿~原廠這麼出應該有他的立意在吧~ :)

雖說很多功能對初學者用不到,當下可以捨棄。那怎知道以後學會了之後,要用卻沒得用呢?

他也在近年內沒有換機的打算,多一些功能對他來講也許會是好一點吧?

小弟無意冒犯,只是覺得以構圖來做為兩者的機子的比較點不甚恰當。

還有常常聽見大家說的,重點不是器材,而是他背後的那顆腦袋。

小弟也很認同這句話,畢竟創意價值無限,構圖與思考重於器材本身。

但不可否認的,器材也是很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好的器材搭配,更是可以讓鏡頭後面的那顆腦袋的構思發揮到極限,不是嗎?

不要有器材迷思,這才是『器材不重要,重要的是後面的那顆腦袋』想要表達的吧~ ^^

一點小想法跟大家分享~ :)
請問一下各位大大喔...

我還在用傳統的 Nikon F801s 機身, 十五年的老機了,
三支 Nikon AF 老鏡頭, 35~70mm, 50mm 1.8F, 75~200mm,
像你們說的這些 D50, 70 的 DSLR, 用我這些老鏡頭用起來會怎樣阿?
天下第一舉世無雙絕對無敵真正非常超越超級震古鑠今空前絕後刀槍不入無堅不摧無所不能一定正宗非常動感御前一品帶刀少年
FEMC wrote:
順便請教大家,D70S的景深預覽鈕有何功效?我覺得景深預覽鈕一點用都沒有,按下去只聽到一個聲響,但是觀景窗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改變(還是我真的該換眼鏡了),可否請前輩說明一下差異?還是我的是瑕疵品。


以 Kit 鏡為例子好了,

18-70mm/F3.5~4.5

使用 A 模式光圈先決,
焦段轉到 70mm 端, 把光圈縮小, 比方說 F=16

(這樣比較容易辨認)

找個主體對著它半按快門對焦, 主體清晰後,
這時你在觀景窗內看到的散景還是在光圈全開的樣子 (F=4.5)

然後, 把景深預覽鈕按下企...

這時光圈才會縮到你真正設定的值, F=16

這時從觀景窗裡看到的畫面, 應該會變暗,
而且清晰的範圍會跟著變遠,
讓你可以知道現在設定的光圈會得到怎樣的景深範圍.

而這才是你實際拍出來的樣子.

景深預覽有什麼用?

比方說用大光圈鏡頭拍大頭, 很容易左眼清楚, 右眼就模糊了, 因為景深太淺.
藉著景深預覽可以調整到讓清晰的範圍可以涵蓋整個主體 (或你像要的範圍)

或者構圖時有時候不是一味的追求淺景深而已;
比方說我從側方斜拍一排椅子, 人, 合唱團... 隨便啦, 一群妹妹好了

我希望焦點對在數過去第三個妹妹,
嗯, 第四個也要清楚, 第五個, 呃, 第五個開始還是糊掉好了

那就用的到了.

報告完畢.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感謝driver300前輩的熱心解答,剛剛回到家試了一下,真的有用, 原來是之前在房間裡試這功能時都放大光圈,所以沒感覺。嘗試縮小光圈後果然有差,不過太黑了,連格線都看不見,在光線充足、明亮的地方,這真是個好用的功能!
呵呵~`~~~大大們都在討論各個的優缺點,可否也說一下,對初學者來說,何者易上手?
ipyu wrote:
呵呵~`~~~大大們都在討論各個的優缺點,可否也說一下,對初學者來說,何者易上手?

我沒實際操作過D50,但我認為基本上這兩台機器都一樣(基本的功能都有,操作邏輯、選單設計都一樣),所以沒有哪一台特別好上手,差異只有規格(如最快快門速度、EV調整級距...等)跟操作便利性(副指令盤有無、是否有快捷鍵...等),拍照所需具備的知識都是一樣的。會操作其中一台,另一台就會使用。兩台的定位都是入門機,所以都算很容易上手。
有錯請指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