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拍跟閃燈的一些問題!!希望有大大能解惑!?

mmppeegg wrote:
周圍距離這麼遠......(恕刪)

樓主說的周圍意思不太清楚
但整篇看完應該知道他說的是人吧
高ISO+EV更不是神 夜晚有燈可用幹嘛不用
夜晚單燈拍的好的人可多了 不需要這樣酸吧
我就覺得單燈拍應該會比高ISO的效果好
樓主可以試著把閃燈的焦距設定廣一點 打出來的範圍就會大一點
拉擴散板應該也有效果 試試看吧
PS.前後簾跟亮度好像沒有直接關係
為什麼這麼多人說用後簾可以解決
主體亮度不是應該用閃燈出力來決定嗎
因為都已經拍回來了
如果這照片對你很重要
那稍微修一下圖來假裝一下後面比較亮不知道可不可以?
像是這樣呢
借一下您的圖
原圖

處理後(臉部不動 動其他的部分)

這樣有沒有比較接近您原來想拍的感覺?(假裝亮的會比真的亮的噪訊高很多就是了...)

malerfuk wrote:
為什麼這麼多人說用後簾可以解決
主體亮度不是應該用閃燈出力來決定嗎

嗯 如果是我 我也會上腳架用後簾閃燈來拍
主體亮度是閃燈為主應該沒錯
但想拍下環境光 就要靠後簾閃燈 來先多吃一點現場光(通常是在程式模式下用)
不過 我其實更愛用手動快門跟光圈 自己決定吃多少現場光先
再來決定怎麼用閃燈...
先對背景測光 以背景曝光優先

然後再以閃燈打亮 主體

可以用 M模式 + TTL
我也不懂.為什麼非要後簾同步...

前簾閃跟後簾閃應該是差在定住人像的時間點
吃到的環境光(指閃燈捕不到的地方)應該一樣多吧(整段快門時間)...不是嗎?
calenchil wrote:
我也不懂.為什麼非要後簾同步(恕刪)

因為很多人看到閃燈閃一下就以為拍完了
結果導致鬼影幢幢
與其這樣
還不如後簾同步避免這個情形
calenchil wrote:
前簾閃跟後簾閃應該是差在定住人像的時間點
吃到的環境光(指閃燈捕不到的地方)應該一樣多吧(整段快門時間)...不是嗎?


第一句話沒有錯
第二句話沒有對
在昏暗的環境下 用程式模式的前簾閃燈 相機可能會設定在 F4 1/30 或是 1/60秒
在同樣的環境下 用程式模式的後簾閃燈 相機會先吃現場光到曝光差不多了 再開閃燈
這時的設定可能是 光圈全開F2.8 快門一秒到兩秒(這只是舉例依鏡頭不同iso不同光線不同而不同)

當然如果你用快門優先模式 或是手動模式
第二句話也對了 閃燈的差別只在前後而已
但在光圈優先模式 跟程式模式下 用前簾閃燈或是後簾閃燈
現場光的曝光量會差很大

這樣有比較清楚一點嗎???

如果不愛用手動模式 只愛用程式模式
又希望晚上拍夜景
就算開閃燈還能把環境光吃飽飽的
直接請他用後簾閃燈就可以解決了

當然 用這模式相機幾乎都要上腳架
不然很容易會拍出很靈異的照片
說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有些板友差不多。

調到自己可以接受的ISO,我是D50所以晚上就1600了(不喜歡還是必須調^^!!)。

1.調光圈先決(A模式),自己想要的光圈值,【點測】背景物體(自己想保留的背景主體),記下觀景窗快門數值。

2.相機調至M模式,調至剛剛光圈和記下快門的數值,架上腳架,相機上外閃。

3.外閃調至M模式,需打多少光到人像身上,必須自己慢慢調到覺得可以的亮度,按下快門(建議用快門線、遙控器或是自拍秒數設定),有防手震記得關掉。

個人經驗是,畢竟夜景有時候會有很多的測光物體的曝光時間相距太大,只好取中間值。

不過,我是新手,還有很多種情形沒遇到,以上僅是建議^^。
chai283 wrote:
第一句話沒有錯第二句...(恕刪)

不過不是設定成慢速快門一樣可以吃到足夠的現場光
為何堅持要後簾 我對這部份是不太懂
慢速閃光是前簾?
或是慢速閃跟前簾閃有何不同? 單純前簾閃有設定最慢速度的限制嗎?
我只知道前後簾的運用有差在殘影的效果
但我用慢速閃光是可以吃到足夠的光量
有大大提到最後發閃光怕人晃動 但這應該跟整體曝光量無關吧
malerfuk wrote:
不過不是設定成慢速快...(恕刪)


這樣說好了

假設快門2秒(用這個時間會比較感覺的出來前後簾的差異)

前簾:一開快門閃光就打下去了,但是主題可能還在移動,還在持續曝光,最後快門關閉,有可能會造成晃動的現象

後簾:一開快門就曝全體的光,慢慢曝到快結束的時候,閃光燈一打,馬上把主體打亮,快門閉上,主題就可以凝結起來


我應該沒有說錯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