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0 D90 預算8W買哪個好呢?

D700+Tamron 28-75mm f2.8 會非常好用...
今天邊上班邊想著......
突然想到一個想法,要是D90+24-70好像也差不多價錢呢?(以後換全幅也只需要換機子)
因為每個大大都說鏡頭買好一點比機子來的重要。是這樣嗎?哈哈!
這個方法不知大大的看法如何呢?
老漢推牛車 wrote:
今天邊上班邊想著.....(恕刪)


八萬~如果拿來搭七九萬多好... 開玩笑的.

先不論那台機器好, 直上全幅絕對是錯的

我說的錯, 不是指前輩們拿全幅是錯的, 也不是說全幅不值那個價

我真正的意思是, 你真的知道你要拿來拍什麼嗎?

如果不太確定自己百分之80要拍的東西, 直接上全幅可能只有買到爽度



以常見的分類來看, 人像, 風景, 微距, 打鳥 一般攝影朋友大約可以納入這四個分類

人像最簡單, 什麼片幅都能拍, 不見得要FF

風景, 如果喜歡廣角/超廣角, DX不見得會比較差, 最重要的是上腳架
(揮黑卡, 拍溪曝, 歐洲建築,...)

微距, 一樣要上腳架, 你絕對不會想開超過200的ISO

打鳥, 沒錢的選擇絕對是DX

看不出來有什麼是一定非FF不可以(最大可洗至A4大小的相片為限)



特別是你最後的D90配24-70, 有一段時間其實是用起來比較辛苦的

想拍教堂尖塔進不去, 想拍壯麗晚霞發現不夠大氣, 想要有壓縮感的人像又嫌不夠遠

還不如一顆優質定焦鏡, 畫質絕對沒話說, 至少可拍人物...

所以, 建議先問問自己想拍什麼



如果什麼都想, 就表示你跟我一樣處於練功期, 拿D90/D7000+17-55或16-85或其他防手震鏡頭

有了機身鏡頭就想要去旅行, 那可以考慮18-200之類的旅遊鏡
(別忘了學軟體後製)

等內功練起來了, 小朋友也不多塞爆了你的褲子口袋時, 再去換一組FF+14-24+50-1.4+70-200/300

絕對可以把女王/建築/風景搞定, 特別喜歡微距或打鳥再另找鏡頭搭配



祝福你囉
ddik wrote:
我是D90用戶升級到...(恕刪)



大大話讓我心動了....全幅機的世界好像離我不遠了....

原來好的機身搭普通鏡 強過於普通機身搭鏡皇....

我有理有來請示女王陛下讓我敗家了....
老漢推牛車 wrote:
今天邊上班邊想著.....(恕刪)


過去,感光部份是底片廠商製作,所以躋身只是個盒子提供曝光,除非需要一些動態連拍功能,否則機身是沒什麼價值與重要性!

所以以前才會說鏡頭才是一切,要高解析或高SO是自己決定,而不是機身廠商!




但現在DSLR機身是和感光元件一起,要換感光元件必須連同機身一起換掉,所以也使得機身更新週期變的很短!

一個D90的感光元件大約是D700的一半!

如果有看過不同片幅照片的話,大概就曉得這個問題在哪?

其實可以去NIKIN旗艦店免費試玩幾次,就可以知道那個比較想敗家!
如果你知道APS-C片幅的定義, 你應該會毫不懷疑的上FF,
APS-C在NIKON沒錯等效焦長是全片幅的1.5X,
這是指50mm的鏡頭裝上APS-C片幅機身等於75mm的焦長,
但是只有這樣嗎?
這裡指的只是焦長部分, 光圈呢?
50mm f1.4上去APS-C機身是等於75mm f1.4嗎?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APS-C片幅焦長要乘以1.5倍, 指的是因為感光元件比較小,
長寬各大約只有FF片幅的67%, 所以0.67 * 1.5大約等於1,
那面積呢? 只有FF片幅的 0.67 * 0.67約不到一半,
而周邊的部分因為感光元件太小, 就被去掉了...
所以等效焦長並不等於焦長, 而是中央截圖的概念...

拍人像要大光圈的話, 應該知道若主體在中央,
那散景是越往周邊越糊,
但是在APS-C片幅上, 他直接把這糊掉的週圍給去掉了,
自然在散景上就輸掉FF機一截,
光這一截的差距, 就值得你上D700,
鏡頭光圈大一級, 價差可是好幾萬啊...
你願意拿5萬多買24-70mm f2.8,
但36-105mm f4要當24-70mm f2.8的價錢一樣賣你願意嗎?
這只是一顆鏡頭, 隨著鏡頭一多, FF跟APS-C哪個划算就更明顯了...
用底片來想, 應該沒人透過把底片做小一號來作為提升焦長的解決方案吧??
以前也沒聽說過135底片比120底片在長焦段具有優勢的講法...

這邊都還沒提到高ISO純淨度這些問題,
至於打鳥要長焦, 應該可以考慮買個TC-14E來裝吧
D700使用最廉價的50mm f1.8鏡頭拍攝,也是超水準!
老漢推牛車 wrote:
今天邊上班邊想著.....(恕刪)


哪裡有每個人都這麼說?

這邊不是有不少人都在說,數位時代,機身比鏡頭來得重要吧?

至少我個人兩種配法都親身體驗的結果是如此,我倒是想知道那些一直在說鏡頭比較重要的人,是否有曾用高階機身配普通的鏡頭來拍過呢?
wubinghuan wrote:
如果你知道APS-C...(恕刪)


千萬不要用"截圖"就以為APS只是FF的一部份

應該要知道APS若跟FF同樣畫素,APS絕不是FF的"子集"...

為何4/3的300mm能拍到600mm? 等效焦長是本來就該去計算的,不然小DC全都看實焦,全是近視眼嗎?

你拿D7000裝300mm拍到450mm 16mp畫質,絕對比大近視眼的D700裁個5.xmp的APS強上數倍...

APS被當成過渡產品的說法,起碼存在六七年以上了...

但問題是APS長年來仍然是DSLR的main stream..是主流

加上APS的雜訊也沒輸FF太遠, C家N家S家APS專用鏡還越出越多...

顯然已經成為市場上另一個憾動不了的規格了..

估且不談價格上的差別,
光拍鳥拍微距需要景深的題材,APS就遠比FF要強得多,
小片幅取鏡頭中央畫質,更能利用到最佳的解像力 (可與高畫素扯平)

因此誰說玩DSLR就是要上FF? 這一點小弟倒不這麼認為...

FF當然有它的優點,近視眼加上"同鏡同取景的淺景深",讓許多玩家看到"廣角的淺景深",
覺得有"空間感"

但攝影並非都需要淺景深,
好比拍攝活動會場,要拍遠又想要有景深來把所有人都入鏡,萬一又要開大光圈...
你就會發現便宜的APS才是最佳選擇呢

(無意筆戰,只是深覺APS與FF各有勝場,絕非截圖這般單純)
allem wrote:
八萬~如果拿來搭七九...(恕刪)


Allem兄的說法小弟十分認同

舉個例子
英國BBC拍出的2010最新的Life生態系列,用Nikon的單眼,他們用的是APS的D200,而不是FF的D3x..why?

不是D3x不好,而是APS的D200就夠用嚕..景深還更深,上blu-rayHD看,入鏡的植物全都清楚無比...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EdooPeiJrM

專業的不是相機,是使用它的人,清楚它能做到甚麼...

在還沒弄清前就把90%的資本放進機身去選片幅,並非明智之舉...特別是D700這種快下架的FF DSLR...

還不如先投資鏡頭跟買最新一代的D7000,拍的題材會更多且更有意思 (不管想拍微距風景或拍遠物...)

個人的看法比較中立...資本夠,FF當然值得,資本有限,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拿20萬來玩DSLR

你如果預算就十萬上下,APS會好玩得多呢^^
(買車也不必家家都是雙B,更何況攝影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