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Canon..Nikon..Minolta..Pentax..這幾家的DSLR接環是沿用SLR時代而來..
當你在SLR時代有鏡頭包袱的人也就會優先考慮使用相同系統的DSLR..
而Olympus在AF SLR年代嚴格講來是缺席的..而他的4/3系統則是全新的出發..
也就是說這少少的5%是從零開始的...而這少少的5%想必也讓Olympus賣了不少鏡頭...
這和CNMP許多用家沿用舊鏡頭或是二手流通鏡頭的狀況是不同的...
回歸正題..
NIKON生產不出全幅機絕對跟感光元件的取得有關..光線是否直射雖然對邊角畫質有影響..
我倒不覺得會讓NIKON解決不了..不過當年CONTAX為了生產全幅DSLR而重新設計鏡頭..
到最後卻因為產品成熟度太低而導致慘敗..我想NIKON看在眼裡也應該有所借鏡...
他目前仍然是市佔率極高的第二名...按照以往NIKON較為保守的市場策略來看...
他應該會在產品成熟度較高時才來推出全幅機..所以我認為並不是作不出來...
而是市場策略...與其推出一款比CANON差的全幅機..不如先穩守APS市場..穩紮穩打比較保險..
ZeppelinSound wrote:
底片機的感光元件(底片),近乎平面受光,所以對於入射光的角度寬容度較大
數位機的感光元件(CCD/CMOS/LiveMOS...),因感光元件總成的構造較為立體
所以對於入射光的角度寬容度較小,所以小於寬容值的入射光,較容易產生更多的誤差?.(恕刪)
rinsqq兄如果順便提出CCD的開口率(每個像素中光電轉換部分的面積比率)問
題的話,應該就可以解答很多人的疑問。
為何斜射光源對逐行傳輸的CCD會有影響?因為許多相機採用「逐行傳輸式CCD」
(Interline Transfer CCD),為了在表面容納傳輸線路和暫存器(Shift Register),
CCD本身能受光面積並不高,單一受光素子(Photo diode)比較小,開口率不
高的CCD(甚至低到40%以下!),在畫面中央時也許還OK,但到了邊角,上
方即使有微透鏡,所收到的光量還是會大幅下滑而影響畫質。CMOS的開口率比
逐行傳輸CCD要好一些,但從目前看來也不是很高。
4/3系統一開始採用的CCD,是柯達的「全幅傳輸CCD」(Full Frame Transfer CCD)
,如KAF-5101CE,和Full Frame CCD不一樣。柯達把CCD的開口率加大,讓整
個CCD表面單一受光素子(Photo diode)面積加大。因此4/3片幅雖小,但CCD
上感光的像素面積和APS卻是一樣的。
OLYMPUS E-1用的KAF-5101CE技術文件
ITO兄在寫真迷網站上有一篇關於Nikon D200的開發訪談,提到Nikon為了維持
DSLR畫質,採用開口率(受光面積)比CCD更大的CMOS。Nikon認為,對於能提
供維持周邊畫質的高品質均一性及銳利的圖像,還有成本及輕便性的考慮,DX
格式還是最適合的。有興趣的可以過去寫真迷網站研究一番:
寫真迷 Nikon D200開發者訪談 文章連結
另外有一點很特殊的現象是使用傳統為底片所設計的鏡頭配合CCD時,會出現
解析度無法配合的狀況,在極細節表現(如MTF 60 lp/mm測試)時,原本應該
在A像素子上感光的點,因為鏡頭解析度無法配合而「swap over」到鄰近的像
素上。在片幅邊緣這種問題會變得更加明顯。4/3系統決定全面設計鏡頭,讓解
析度配合CCD(部分鏡頭採用遠心式設計),減少這種讓畫質下降的問題,達
到全畫面畫質平衡的要求。
想要進一步瞭解,可參閱OLYMPUS PRO網站上,首頁有動畫介紹:
FULL FRAME TRANSFER CCD的特點
Nikon為何不用全片幅CMOS?成本是一個考量,對於畫質的堅持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這聽來有點宣傳意味),但個人看來,還是傳統鏡頭的包袱問題最嚴重吧..
還有一點討論,純粹是個人的猜測:採用135全片幅的機種,邊角畫質劣化問題
怎麼解決?是採用「韌體補正」的方式嗎(反正不說外人也不知道)?

http://www.dcview.com.tw/forums/msgexcel.asp?id=A15&page=1&msgid=99985&sort=1
也許是被01的風氣薰陶的吧

ZeppelinSound wrote:Pussycat wrote:
btw, 這文章在某D站應該大家都飛身戰到上百樓去了吧...(恕刪)
01並不興蓋大樓,這就是可貴之處,理性討論各自的論點(前提當然是要先做功課,先入為主就不好了)
每家能在市場的洪流存活,應該有可取之處,當然沒有一家是完美的
多聽/多看/多學,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快樂的使用器材,昇級攝影功力是我的目標
小弟對於光學/電子/構圖/後製...,還是霧茫茫(So what! I'm not a professional.)
比較過網友分享的成品(廠商的Sample參考就好),努力拍出我喜歡的影像比較重要!
ruby6436 wrote:
為什麼都不看人家的經驗, 一直講些似是而非的理論,
大光圈鏡頭就不會用小光圈16來拍照嗎?
曾有人比較說slr/n, 1Ds的暗角, slr/n還比較好
4/3真有那麼優秀嗎? 如果又便宜又好, 為何沒反應到市佔率上
請問大光圈鏡頭不用大光圈那買大光圈幹嘛?
4/3 之所以無法反應到市佔率,是因為各家的支援比較多而 4/3 幾乎是從頭開始做起。
加上 Olympus 擺爛的態度,鏡頭相機周邊配備推出速度其慢無比,所以無法像當年 Canon 從 FD 換 EOS 那樣吧...
但是本身 4/3 所提出的 Spec 相當不錯。雜訊高並不是小片幅的原因,否則為何 Canon 的 APS 1.6x 比 Nikon APS 1.5x 還小卻比 Nikon 乾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