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頁的微距照都非常驚人,有夠棒的...
duke.formosa wrote:
謝謝 maple17...(恕刪)

了解您的意思,不過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兩國多地的交流頻繁,未來中文詞彙應該會更加熱鬧,多加欣賞不同社會文化的異同也是件趣事。拍勢啦,互相漏氣求進步,希望不介意。

台灣子孫 wrote:
歐吉桑個人是非常喜愛...(恕刪)

第一張的螳螂真漂亮!

再看看不同微距鏡的散景吧!(都是野花--因為家花那有野花香)

N60G,f4


T90,f5


N105VR,f4


N70-300VR,f4.6(雖不是微距鏡,但也是生態常用鏡頭。)

allwise wrote:
有沒有朋友願意推薦Z...(恕刪)










以上是Zeiss Makro-Planar T* 2/100 ZF2拍的 它只有1:2放大 所以拍很多東西會不方便 不過我很喜歡這支鏡頭










以上是AFS 105 VR 拍的 給你參考
今天拍了很多張,都用T90






zman4174 wrote:
這一頁的微距照都非常...(恕刪)
「如果世界發明以冷笑話為動力源的汽車的話,你已經跑的相當遠了嚘。」

duke.formosa wrote:
你的亂按比我的認真優...(恕刪)



這位大大說笑了.....是您不嫌棄賞圖啦!


maple17 wrote:
第一張的螳螂真漂亮!..恕刪)


謝謝您的稱讚!
您的鏡頭多的讓人羨慕

歐吉桑只能把一支微距物盡其用....

拍的不好,多指教


















台灣子孫 wrote:
您的鏡頭多的讓人羨慕

呵呵(苦笑),這可都是斑斑血淚啊!由於開始時缺少生態攝影的朋友,只有靠書、網站、詢問網友及自己摸索,所以試誤了不少,微距鏡現在只留T60和N105VR了。

請問一下鉛投的歐吉桑,第三張螳螂與蝗蟲相遇那一刻後,接下來牠們倆發生了什麼事?(不知道歐吉桑的定義是幾歲以上?搞不好我也是?)

再貼幾張好了
T90


N105VR






N300+1.4X


Tokina 10-17fisheye


微距鏡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樓主買了之後也來分享一下香港(沒猜錯的話?)的蟲吧。

maple17 wrote:
呵呵(苦笑),這可都...(恕刪)


我能理解....拍生態的人原本就不多,而且拍虫需要極大的耐力等待....
所以喜歡生態昆蟲的攝友大都靠網路和書本學習而來,很少呼朋引伴的交流
當然這在鏡頭選擇上就少了"明燈"的指引,也容易走冤枉路

那張蚱蜢遇螳螂,整個過程是
原本是兩支蚱蜢在交尾....
在一瞬間!螳螂出現,公蚱蜢突然一跳離身.....(瞬間消失)
母蚱蜢就呆滯在那......結果就被螳螂當了早餐
(我後悔沒用連拍...........捕捉清楚的影像只有這張了)

我剛過耳順之年,當然說老不老
只是在現今的社會,年過40就被年輕人稱為大叔.........所以我這已過耳順之年者,就稍微居大的自稱歐吉桑了

給開版者
如果預算不是問題,我個人真會建議你買105VR(直接攻頂免的亂想)
如果預算是一個重點
副廠的百微每家都不錯
想玩點不一樣的,18~105這隻KIT鏡加個反接環也可以拍1:1甚至更大
下面獻醜幾張
這兩張是SIGMA 70~300用200端拍的




以下兩張則是N18~105接反接環把鏡頭反裝加雙離閃上腳架所拍(這個只能偶爾玩一玩)




以下就是TOKINA100拍的




ZDF wrote:
Zeiss Makro-Planar T* 100mm f/2 ZF.2...

...(恕刪)


這顆只有裝在APS-C機身上才有1:1的微距實力.

至於用底片機跟FX機身上.只能1:2唷

關於這支鏡頭.這點要注意唷
http://bbs.nikonclub.cc/?fromuser=seven http://bbs.nikonclub.cc/?fromuid=258
基本上用這支Zeiss Makro-Planar T* 2/100 ZF2最好是上腳架 不然很容易失焦

獻上幾張 還再摸索這支鏡頭的特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