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c wrote:
其實受到矚目的產品初...(恕刪)
Nikon D3, D300 already being manufactured for sale in November
·D3生產在仙台工廠進行中,現在約400台/天,
預定9月增加為600台/天,達成月產12,000台的目標。
·D300生產在泰國工廠進行中,預定9月月產60,000台的目標。
·仙台工廠,員工數1,100人,繁忙期以外是8小時1班制作業。
·泰國工廠,員工數15,000人,8小時3班制日夜作業。
內部A look inside Nikon's Sendai digital SLR factory
CP+ 番外篇:Nikon Plaza Ginza 及仙台相機生產線遊記
而地震發生時全體 1,600 員工均無傷亡,實在是非常幸運。
生產線人手總共 202 人。當中 100 人生產 D800,另外 100 人生產 D4。目前 D4 的產量為每天 200 – 250 部,而 D800 則為每月最高可產 30,000 台。
1.其實,看到1DX自去年10月發表,現在目前是<2012年4月下旬発売予定>
而5D3卻在3/2發表後,兩個禮拜就上市,其實可以知道CANON在盤算什麼。
當然兩家其實很清楚對方同型機種大概時間,只是通常NIKON大部分仙台廠製作都是會分離一些發表與上市時間,以錯開剛開始尖峰開賣的數量。
2.這次會變成到兩個仙台廠發表上市相隔時間卻很短,而NIKON說預估數量小於需求,其實據NIKON下世代機身方向預測!,NIKON今年規格變化幅度和以往有所不同,其實是相對比較小,而可能是未完成或著其他中間事務影響,因此,這次發表D4/D800會排到這樣近,是在於這樣背景去評估,只是歷年以來NIKON評估都是較保守。
3.米堤大所講:...小弟也是生產商品的商家,答應客戶的交期,從不敢拖延,也不會亂答應客戶...
個人認知是雖然有責任,但屬性是不太一樣。
假設今天SONY向NIKON採購10台半導體設備,NIKON向SONY採購10萬CMOS元件,那雙方是會有簽署條約與逾期賠償,毀約金等方面,這個才是比較像米堤大例子,雖然相對硬性責任,也相同產生相對穩定利益收入。
。
今天NIKON發表D4 D800機子,然後網站通常是寫<預定XXXX上市>,他是像麵包店等開發新商品,會有試吃與鑑賞活動,預定上市時間,與不定時可能食料不足缺貨無法供應等現象,雖然沒有硬性責任,但也相同沒有固定來源。
前者則是各條件說死不會和商品有所謂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