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大肥羊 wrote:
若瞭解TTL的原理就...(恕刪)
其實 icesysop 說的不無道理喔!!
TTL在主閃的前一個瞬間會先發出小出力"預閃光"來判斷大約是等同"中央重點測光區域"的曝光亮度,
預閃評估後他會計算 "此區亮度、距離、ISO" 來調整出力,當 "距離" 與相機想的不一樣,當然出力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很多閃燈的延長線在說明書,也會提到要注意延長後閃燈的距離與機身對主題的距離問題。
icesysop wrote:
假設:TTL 測得曝光值,是機身-主體。但是該訊號傳至 閃光燈的時候,閃光燈-主體的距離,並非等長於機身-主體。...(恕刪)
壩上大肥羊 wrote:
TTL在主閃的前一個瞬間會先發出小出力預閃光,並以此預閃光來評估主閃需要的出力。所以,除非預閃和主閃時閃燈位置有大幅度改變,並不會有因為閃燈和主體距離以及相機和主體距離不同就造成TTL出力不準。
同理可解釋跳燈的情況:物體到相機的距離不等於閃燈光路(閃燈-->牆壁反射-->物體)...(恕刪)
Sam Yu wrote:
其實 icesysop 說的不無道理喔!!
TTL在主閃的前一個瞬間會先發出小出力"預閃光"來判斷大約是等同"中央重點測光區域"的曝光亮度,
預閃評估後他會計算 "此區亮度、距離、ISO" 來調整出力,當 "距離" 與相機想的不一樣,當然出力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很多閃燈的延長線在說明書,也會提到要注意延長後閃燈的距離與機身對主題的距離問題。...(恕刪)
roachc wrote:
PART 2:CLS 遙控離機閃的操作模式
N 家相機的機頂閃燈(內閃 or 外閃主燈)在做 CLS 遙控離機閃時,
它的動作是這樣的:
在反光鏡彈起之前,先發出第一道控制用的指令閃光,
這道閃光一方面作為閃燈測光(TTL),
一方面夾帶著紅外線調變控制訊號,用以傳送機身設定值給閃燈,
此時因為反光鏡尚未彈起,在觀景窗中仍然看得到這道閃光,
但因快門還沒開啟,不影響拍照,相片中看不到。...(恕刪)
roachc wrote:
如果 Group A & Group B 有設定為TTL,
這時 Group A & Group B 會隨即順序發出個別的「測光用預閃」,
傳回來給鏡頭(TTL 就是經過鏡頭測光的意思),
鏡頭收到這三道測光用預閃的反光(機頂、Group A、Group B)後,
立即根據內定比值計算出 Group A & Group B 所需的強度,
此時因為反光鏡尚未彈起,在觀景窗中仍然看得到這「三道預閃」,
就是機頂、Group A、Group B 這三道預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