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十萬火急-Canon用家想轉Nikon

機狂 wrote:
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恕刪)


或許有些人一開始看到這樣的分析方法時,
多少有跟你一樣的反應, 只差在要不要回的問題,
若一開始發言就已經有立場在時, 您現在怎麼回都是多餘的,
因為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 分析的人一開始發言時怎會不知道?


C家的開發技術都優於各家是事實,但N家的光學表演比對家好一點點
由其在中至低階鏡頭,是經驗。 各有優勢
JackSchitt wrote:
C家的開發技術都優於各家是事實

+1 
雖然我是D50用戶 不過CANON的技術領先其他廠也是事實
鏡頭光學是各有優缺 每家鏡頭的製作重點不同
各有各的味道 不一定要分輸贏
機狂 wrote:
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C家出新機, N家就必須要出一台和他對抗嗎?(恕刪)


您可能不在電子業吧!
除非nikon認為無法跟canon相抗衡,不然你可以找找所有市面上的競爭產品都是這樣的模式。

從電腦的繪圖卡來說好了, Nv和ATI之前的競爭, 難道不是NV出了一個高階晶片,ATI就會馬上出一個稍微領先一點的晶片還以顏色。

再來說CPU好了, Intel出了 duo core, 那對手難道拱手讓出市場嗎?

市佔率對於這些大廠是很重要的,代表了支配市場的能力。

N家的相機在高階的部分現在可以說贏面少,所以專攻低階。 這是行銷團隊跟研發部門的成功合作。

各位難道不知道低階的機身是很難賺錢的,要賺就要靠鏡頭!
從D50 到D40,就像活魚三吃,用類似的components加減組合成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

D40x 出來了,可是使用鏡頭有限制,跟400D還是有技術上的差別,並不是在同一個segment裡面競爭。

Nikon這條路到底對不對目前很難說,因為感覺就像噴墨印表機一樣,用廉價(虧本)的硬體機體,換取未來高利潤墨水的業績。 問題是 用D40x, D40等級的人,是否會用原廠鏡頭? 還是大多會因為預算不足所以選用更經濟的副廠鏡頭。

這樣對於Nikon來說是否有達成擴大市場的效果就要看這兩年的財報了(毛利率高低)。

關於18-200VR or IS 鏡頭這件事,我覺得跟技術無關,跟產品規劃有關。

我覺得Canon認為如果出一支影像普普的18-200 IS鏡頭,整個project 會賠錢。
市面上不是沒有18-200的副廠鏡,而如果有IS的canon鏡要價30000台幣以上,我看會下手的人跟nikon的比起來會少的多。
目前N家只有 APS, 所以這支18-200VR鏡頭可以用在所有的數位機身上。相對的需求量大很多。

也就是說,C覺得 17-85 IS是他們認為足夠使用的旅遊鏡,在品質以及價位上都有平衡。
需要更長的焦段,請用小黑70-300IS,這樣的話更有望遠的效果。

C家的人都對 L紅圈有特別的癖好,這是N家所缺的,在講求影像素質的層面上,C可以合理化說 他們是提供價格畫質比最高的鏡頭,而不是只開發方便但是影像不夠好的鏡頭。(雖然Canon不缺爛鏡 ,像那隻18-55kit)

最後,回到價格,"如果"C家出了支18-250 IS,要價四萬,有多少400D/ 350D/30D/20D 的用家會買? 還是會選支差不多價格的L鏡? 我是會選支L鏡,因為旅遊鏡畢竟一年用不到幾次,而一支慣用的L鏡可以當鏡頭蓋!





tarktung wrote:
可否請問他換機的原因...(恕刪)


a-100的紫光及光暈效應太強(有人半夜睡不著, 拿去拍月亮....), 他心裡有疙瘩就....
vinjoutw wrote:
您可能不在電子業吧!...(恕刪)


Canon進來的產品策略側重於7萬元以上的高階市場,
Nikon則側重於7萬元以下的中低階市場,
市場及產品策略的不同決定了技術層次的不同,
難道D2X推出時性能有輸給同級對手嗎?
底片機王F5及F6推出時難道我們就斷定Canon這方面技術輸Nikon了嗎?
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已, 市場與成本主宰了技術下放的層次而已。

反觀一些技術的創新部分,
Liveview的創新是哪一家開始的?
感光元件除塵技術是誰先開始的?
機身技術創新各家各有所長, 沒有誰敢說自己是最強的.

而反觀"芯"的部分,
Nikon逐年在動態為與雜訊抑制的進步(D100->D200, D70->D80, D50-> D40)
Fuji的Super CCD SR PRO的令人驚豔
Sigma的Foveon X3橫空出世
但看看Canon又作了什麼改進?

即使今天Canon出了一台擁有80點對焦屏
每秒15連拍
3顆DIGI III
可用之ISO 12800
價格壓在10萬元以內之DSLR,
我一樣不會去買,
沒有從"心"出發去貼近消費者為什麼要拍照的動機與因素,
拼命標高機身性能數字, 把研發精力放在金字塔頂端市場,
卻沒去解決中低階相機最原始的CMOS成像改善及移焦率大的問題,
是無法帶給消費者感動的.

07年Nikon的市占率已經超過Canon了,
這就是一個警訊.
只能說pachingoooo兄不是canon的target customer.

如果現在的5D下一代跟你說的新規格一樣,價格十萬以內,而且今年可以出貨的話,我二話不說一定換機!

因為我覺得ISO 12800太重要了!我可以省去很多鏡頭選擇的問題。
創新很重要,但是將原有的技術繼續精進更是重要。

我四年前的10D是CMOS, ISO到800已經比現在5D的 ISO 1600還差。 難道這方面沒有進步嗎?
雜訊抑制,不就是訊號處理嗎? 跟CCD有什麼關係?

我們不會去要求BMW出一台像yaris的小車,價格在50萬以內! 為什麼呢?
我們也不會要法拉利去開發一台貨車,0~100km/hr 五秒內達成!為什麼呢?

因為target customer不同。

Nikon明智的在沒有CCD自主能力的情況下往中階,入門階機種發展。增加銷售額,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喪失開發高階機種的人力。 有做過產品PM的人應該可以了解! 高階跟低階用的人力不會差太多。

我覺得Canon在觀察低階DSLR跟高階DC之間的銷售數字關係! 如果Canon觀察後認為低階DSLR有利可圖,然後出一台X000D, 一萬元以內,800萬畫素(反正8M pixel CMOS的研發費用應該已經攤提完了) ,那市場就會有一番波動。我覺得nikon這場仗就很難打。

我在數位影像業,賣一台高階的利潤可以抵過賣四五十台低階的,所以Canon這次1Dmk3 賣一台的利潤可以抵過D40二三十台的話,雖然nikon贏了面子,實際上真正大賺錢的是誰還不知道!

另一方面來說,看看做金字塔頂端的業者都蠻賺的!所以Canon應該還是很賺錢的!

買高階機身的人,基本上財力不是問題,L鏡就一堆,所以賣一台5D或是1D or 1Ds 總銷售額可能是二十萬~五十萬。
買D50, D40的人,可能總銷售額只有不到三萬(因為買副廠鏡),這樣的比較之下,不知道有生意頭腦的各位會想做哪一種生意?
Truth shall set you free
vinjoutw wrote:
只能說pachingoooo兄不是canon的target customer...(恕刪)



我的確不是Canon的target customer,
但請別忘了, Canon 5D及以上等級的使用者數目不到一成,
你能說這一成金字塔端的人就代表了Canon的target customer? 其他9成呢?

""我四年前的10D是CMOS, ISO到800已經比現在5D的 ISO 1600還差。 難道這方面沒有進步嗎?
雜訊抑制,不就是訊號處理嗎? 跟CCD有什麼關係?"" =>Canon雜訊抑制多是使用Digi晶片與訊號演算控制的改良所造成,萬年COMS沒有什麼改變過.

""我在數位影像業,賣一台高階的利潤可以抵過賣四五十台低階的,所以Canon這次1Dmk3 賣一台的利潤可以抵過D40二三十台的話,雖然nikon贏了面子,實際上真正大賺錢的是誰還不知道!"" => 我說的是市占率,毛利率Canon叫高市當然有可能的。不過請別忘了,NikonD200(含)以下全系列都已經成功
的在泰國量廠,組裝及品質穩定不輸日製,毛利率也是有一定水準的,抵得過20-30台是通路商利潤,原廠未必。

""買高階機身的人,基本上財力不是問題,L鏡就一堆,所以賣一台5D或是1D or 1Ds 總銷售額可能是二十萬~五十萬。買D50, D40的人,可能總銷售額只有不到三萬(因為買副廠鏡),這樣的比較之下,不知道有生意頭腦的各位會想做哪一種生意?"" => 基本上有錢人當然是可以一次到位,但有錢人可不會常換鏡頭。D50.D40的USER也許一開使用平價鏡或副廠鏡,但大多數日後還是會升級的,你看看現在Canon的鏡頭較缺還是Nikon的原廠鏡頭比較缺? 缺貨的還不乏一些2萬-3萬等級的鏡頭呢(我自己以前的D50就是配小黑五和85F1.4) 你要以原廠生產商的長遠角度來思考, 而不是以一次賣了很多鏡頭的通路店面來思考獲利模式。

至於您說的雙方市場策略的確因為感光元件技術自主權與成本,雙方所走的路線不太一樣。但我只是要提醒,
Canon的技術再強,受惠者也和那9成的中低階使用者無關,你是通路業者動輒賣給有錢人幾十萬的設備我理解,但今天我是那9成中的User,沒被照顧到就是沒被照顧到,我開BMW 3系列並不會感激BMW對7系列作了多大的改革與努力。
pachingoooo wrote:
Nikon逐年在動態為與雜訊抑制的進步(D100->D200, D70->D80, D50-> D40)


NIKON真的是進步啊,軟體抹雜訊越抹越油畫越抹越多
一關掉所有的軟體抹雜訊通通原形畢露,跟大家狂批的SONY A100一樣
要不要我引DPREVIEW的測試數據與圖表給你看?
這種主觀的言論還是不要講得太自滿
CANON沒進步,進步的可多的啦,日本之前測試17種機器的高ISO雜訊畫質,前面全都是CANON,NIKON的D200已經排到很後面,甚至有的在第十幾名,當然最後一名是某一家啦,就先不說了
CANON在硬體IC的設計上就先考量到削減電子訊號失真產生的雜訊,跟其他家等到雜訊生成以後再用軟體運算將之模糊抹掉,等級跟層次還是有差別的,尤其SONY CCD的暗部雜訊量都較高,在有些用家的眼裡確實不喜歡這樣的畫質呈現


疾管局承認狂牛症在牛死3.5小時內才能驗出,證明台灣再檢驗無效!全世界僅美國阿茲海默症(常為狂牛症之誤診)為第7大死因!
aniceb2k wrote:
NIKON真的是進步...(恕刪)


哈哈, DPreview小弟看得可能比你多,
連小弟手上也有過Canon和Nikon的機子,
希望沒用過機器的人才是真的不要太主觀.
我是說Nikon有進步, 並沒說Nikon雜訊抑制比Canon強,
畢竟這本來就是Canon CMOS強項 .

不過CMOS的其他部分如動態範圍,真實色彩還原性就...
如果你用過O家或Sigma及Nikon的話,就知道CMOS的本領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