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3210 wrote: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蔡頭接環那邊用銀色金屬未上漆/電鍍的原因吧?...(恕刪) 不對喔!接環都是黃銅鍍鉻,和機身接環是一樣。nikon 14-24zf 15/2.8zf 21/2.8Zeiss Touit 32/1.8就是鋁合金與塑膠等輕量材料。
diffusionless wrote:接環都是黃銅鍍鉻,和機身接環是一樣。 有鍍鉻啊!那感覺還挺耐操的目前手上這幾顆 cosina 蔡頭除了 ZM 85/4 沒買遮光罩以外其他遮光罩上上下下操了一陣子似乎都沒有啥刮傷
ray3210 wrote:有鍍鉻啊!那感覺還挺...(恕刪) zm 85很好,只是通常使用頻率會很低,個人手上只有35/2與21/2.8兩顆。zm 35/2zm 25/2.8本身結構是相當扎實,會受傷往往是撞到。
其實不用搞得那麼複雜基本上你會覺得一張相片曝光正確就是亮部跟暗部都落在肉眼可辨識細節的範圍內可在某些觀感上 也可說是反差不足視覺沖擊不夠的像片,很多人搞混了 完美的曝光基本不存在 肉眼可辨識的亮暗細節遠超過相機還有瞳孔的明適應跟暗適應可模擬光圈調節。所以好的曝光不是靠什麼 nikon相機的D Llight或是什麼ps 而是在曝光前對光線的觀察不然為何要有人帶燈打光?一切都不是靠軟體修正 其實調整過頭的照片就是怎麼看怎麼怪?但後入門的人又說不上哪裡怪?接著就有一套更怪的標準在看照片!然後再把錯誤的觀念傳給別人 這是最可怕的地方。丟掉ps跟什麼奇奇怪怪的數位聖經這種怪書 根本本末倒置先從仔細觀察照片跟光線做起吧,訓練好肉眼畢竟你做了一大堆 最後還是很主觀的要討好視覺。
薛丞皓 wrote:抱歉-是每張照片的曝...(恕刪) 樓上說得很對, 最重要的是光線- 順光的時候會有比較高的dynamic range(動態範圍), 比較不會有過亮或過暗的部分. 但也不是說逆光就不好, 逆光可以拍出很有味道的照片.我都盡量在拍攝的時候就確保曝光正確, 盡量不要靠後製, 特別是在拍JPEG的時候, 因為JPEG壓縮得很嚴重. 如果碰到難搞的光線就可以拍RAW, 靠後製調整高光跟陰影去達到你要的感覺.我本身雖然不靠histogram, 但很多人用它來確認曝光跟動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