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manhk wrote:
我也是NIKON 用家, 只是覺得NIKON 品質有往下跑的趨勢. D600, D800E 也不是單一事件吧.. 我只是詢問一下有沒有用家有這種情況.
看見很多人只是嘴炮..當你付錢買了一台相機, 發現之後換來的四台同一款的新相機也有相同問題, 當工程師修好回來的相機左邊對焦準焦, 但中央脫焦. 真的火大,我相信不是單一事件吧. 當然耀光是最常有發生的事, 但這種中段斷開的耀光情況可能非常巧合才會發生. (真的?) 這也可能是反光鏡, 鏡頭,UV 濾鏡. 片中沒有太多描述
請大家理性討論



Hightemplar wrote:
你下的標題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根本是自己想紅啊
影片中沒描述, 你也跟著看到黑影就開槍, 標題殺人
那還理性討論個鬼



超讚的!

完全同意Hightemplar!
是有點像車子前檔的反光倒影現象,莫非要加避光墊?

如果觀景窗看不到,而是在反光鏡昇起後LV狀況下才看得到,說不定真的是反光鏡背面材質太過光滑所造成的特殊角度反光問題.

我自己也是剛入手D750,拍的張數還不多,尚未遇到這種現象,我想就算真有此問題,發生機率應該也是微乎甚微吧!只要不影響正常拍照就好了,我是不會很在意!
有時候一直上網爬一些文 你不法判定正確性

實際用 實際試最准

我目前也沒遇過這狀況 您要不要多多做功課

不要因為一些迷思就把標題打成嚴重性這麼高

超級無敵海景佛跳牆 wrote:
沒事不要製造恐慌啦,如果有問題

人像外拍愛好者應該會先發現吧XDD...(恕刪)

國外討論串
早就已經有人發現 現在才會在這討論不是嗎= =?
發現問題 提出來討論
我覺的樓主沒錯啊
又不是相機會爆炸 是在恐慌什麼啦
看影片以及照片後,感覺也像是耀光。至於那個奇怪的陰影區……
小弟之前看過一台D750有一個狀況,就是反光鏡後面的下方有塊擋板,它在曝光時未降下,造成畫面上會有黑影。
所以猜測是因為那塊擋板未完全降下,所以導致耀光被截斷的問題。
walker_7大可以檢查一下是否有這樣的狀況。


walker_7 wrote:請大家看版主跟20樓所附的照片確實是與一...(恕刪)
yesmanhk wrote:
我也是NIKON 用家, 只是覺得NIKON 品質有往下跑的趨勢. D600, D800E 也不是單一事件吧.. 我只是詢問一下有沒有用家有這種情況.


Nikon品質三十年前就在往下跑了(F2沒有大F硬、F3又沒有F2紮實、F4還變成塑料外殼、F5對焦超不可靠/反光板震動世紀大),只不過當時沒有網路、沒那麼方便讓人不經一番查證就輕易拋出最初始(raw、green)的議題而已!

F3是經典吧?我當時買的MD4馬達,把手和底座沒鉚緊耶,裝上大支點的鏡頭(例如180/2.8 AI),一抓提就會感覺到微微外移....55/2.8micro是經典吧?我的那支新品垂直翻拍前筒就會下滑(走焦),隔段時間就要請人拆開上防凍潤滑油把它黏到幾乎轉不動,才不會作怪...如果那時有01,我能"爆"的料多叻...所以老外叫Nikon是 "working horse",沒有人當它是精品的.

這些問題,次世代機多半會改良,但材質卻是越用越薄越輕,always cost down;所以,要說它是往下、還是常態?
jenhoxen wrote:
我的那支新品垂直翻拍前筒就會下滑(走焦),隔段時間就要請人拆開上防凍潤滑油把它黏到幾乎轉不動,才不會作怪...
我的 55mm F2.8 micro 恰好相反
緊到要對個焦都轉不太動
不想修,送人了。
roachc wrote:
我的 55mm F2.8 micro 恰好相反囧
緊到要對個焦都轉不太動飛踢


那八成是軸歪了啦

我看拆過兩次,技師跟我解釋:這支的蝸線(就是中間刻有像旋轉梯的軌道)設計太斜,內筒在掛在上面的結構又純粹只是一截金屬棒,沒有任何剎車機制,光圈升級到2.8(鏡片有比前代長大)結構卻沒什麼改變,所以55/3.5沒這問題,到這一代反而有.他又拿Contax 60 micro的軌道給我看,蝸線比Nikon窄、而且斜率較低,用看的也感覺得出比較能抵抗鏡組下滑
jenhoxen wrote:
Nikon品質三十年...(恕刪)

所有系統都是這樣!
像是LEICA早期版本,整個都是黃酮,後面越來越多部分,用鋁合金或塑膠取代。

實際上,看起來產品年年漲價,年年貴,但實際上過去要買台相機,到現在人手往旺是數台相機,其實價值再貶值。
原本一台相機預估年限可能是五六十年以上,逐漸慢慢縮短,這個才是整個產品看起來像是越來越廉價化的因素。


而在這樣不斷增加數量同時,就算同樣品管,那出錯的數量也是絕對在越來越多,因為分母也同時在擴大!
之前數據
以nikon來說,自1959年起
到2007鏡頭銷售累計: 4000萬支
到2009鏡頭銷售累計: 5000萬支
到2011鏡頭銷售累計: 6000萬支
到2012鏡頭銷售累計: 7000萬支
2013年鏡頭生產突破8000萬
最近2014年NIKON也宣布破9000萬支

canon在1987年改卡口換eos在日本宇都宮工場開始生產,
1995年8月累計生產1,000萬隻達成,
2001年2月累計生產2,000萬隻達成,
2006年累計生產3000萬
2008年累計生產4000萬
2009年累計生產5000萬
2011年1月累計生產6000萬 10月達到7000萬
2012年突破8000萬EF鏡頭
2013年突破9000萬EF鏡頭





問題嚴重多寡也很難知道,像之前My Leica M9 sensor cracked today


後來MOBILE01也有Leica M9 的CCD裂紋
對岸討論小心:数码徕卡非徕卡——又一例Leica M9中招“CCD低通滤镜自然碎裂”顺求保修事宜

這裡拿LEICA並不是要拖他下水,而是LEICA至少在這方面品質還是較高,用戶數量也較少許多,做為一個參考。


一些用戶也都說自己沒有出現,而實際上這個到底是誤差內,還是災情,往往使只有公司知道真正實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