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712739 wrote:nikon/canon...至少canon尚未有可用的堆疊式、bsi、銅導線、90nm製程、全域快門等技術。如要由500nm製程升級到90nm要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恕刪) 很好奇canon不能找專業代工幫忙嗎?台積電、聯電無法生產這類感光元件嗎?
十多年前, Nikon就幹過這回事, 當時是下在台積電二廠(6吋), 用的是0.5um製程, 才四百萬畫數, 但Die size過大,DD%很高,yield都過不了50%, 製程優化又拖了太久, 上市時別家都推600/800萬畫數了, 機型是D2H,D2Hs賣得如何, 大家都知, 後來就沒人找半導體專業代工廠.畢竟量少生命週期短,感光元件又一堆特殊製程,與一般logic製程差異很大, 還是找專業感光CCD/CMOS製造廠, 開發會較低風險, 時程也會較短...oculata wrote:很好奇canon不能找專業代工幫忙嗎?台積電、聯電無法生產這類感光元件嗎?...(恕刪)
waterbluesin wrote:卡在專利吧,這方...(恕刪) 已經有了,D850就是用sony cmos IMX309AQJ,覺得用了這cmos的D850比A7Riii還更好一點。畢竟就如樓上大大所說,nikon的演算法,高iso仍比sony好。
MPV5233 wrote:專利還是其次吧! 畢...(恕刪) 大大一看就知是業內專業人士,請問你 c n s p 等廠商對cmos科技的掌握有什麼看法?從外面看到的是sony cmos較先進,但是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Hayashi-Kiyoshi wrote:五稜鏡那邊改換liveview...(恕刪) 這樣做意義在哪呢?反光鏡存在就是會造成移焦,直接用成像用的感光元件來對焦可以說是唯一解了,這也是無反的一大價值,何必再另外弄小感光元件來實現對焦?連拍速度的話,機械跟數據處理能力都是關鍵,單反有反光鏡跟快門簾這兩樣要處理,像是1DX2如果預升反光鏡,連拍速度可以多幾張的樣子。OM-D E-M1X則是C-AF時18fps,S-AF時可以到60fps,可以視為對焦會消耗掉不少處理器性能,所以連拍會下降。差不多科技水平下,處理器性能要提升,耗電也會提升,散熱也要加強處理,廠商自然要去抓平衡點。一些高性能攝影機體積可以做很大,散熱好處理,加風扇也是很正常,這在相機上是不切實際的。無反就是先淘汰反光鏡,未來再淘汰快門簾,解決閃燈同步、果凍效應、頻閃這些問題。
zern wrote:這樣做意義在哪呢?...(恕刪) 光學有光學的好處在,這也是目前evf仍無法解決之處,所以才會希望有混血的產品比如一、拍攝運動或是生態類的主体,都需要長期待機。但機會出現之時,都是在短短3-4秒,有時只有1-2秒就沒有了evf待機回復的速度過慢等他回過神來可以拍照了(可以看並不代表可以追焦了)往往機會都過了但ovf的相機沒有這個問題,隨到隨拍二、若不讓evf待機,生能類有時的等待,一等就是數個小時可能還沒有按半張照片,電池都燒光了三、就算用外接充電待機,cmos處於長時間待機狀態,就會產生熱源。在高iso時,會使得畫質快速劣化所以就算a9這個相機的cmos分數很高但在高iso拍起來之時,就常常因為這樣,而表現出和分數不相稱的畫質另外在非a9這種怪物相機的無反,還存在著LV的延遲問題單反連拍時產生的黑屏之後,還是實時顯示,至少看到的是目標目前的位置無反連拍時黑屏之後EVF顯示的畫面,是上一張拍攝的畫面(據說A7R3連拍降到某一個張數後,就會是實時顯示)這種每一張都慢了01秒的畫面(假設連拍速是10張/秒)在高速近距動態追焦時,是會追不到目標物的......Z7這方面的問題就超級無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