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oxen wrote:
1.你縮圖了2.你在(恕刪)
1、關於縮圖的問題,其實這種問題大多會出現在鏡頭的檔次上。
同樣的300mm,同樣的f/8光圈,我可以絕對肯定的回答你,AFS 300/4的成像絕對要好得多,好到天和地的分別,然而,縮圖是『分享觀看的普世條件』,既然我拍照是分享的,那為何要分縮圖和100%觀看?
2、關於天氣問題,其實這又關系到你如何用鏡的問題,每支鏡頭都有其局限,你強求一支旅遊鏡能夠在陰天有好表現?
是不是強『鏡』所難?
所以,晚上、陰天(一般低過10EV照度)我是不會使用這種旅遊鏡的,但是不是就不能用呢?
嘿,我還真用過這支AFS28-300VR打過水戰,直至到只餘下7EV照度才免強不能使用,換上大光圈定焦繼續拍攝。
這是某次使用D3s配28-300VR的旅拍作品,當天是暴雨當中,長期只有約6~7EV照度的環境(但停雨間還是有11EV的。),迫於無耐,只能全開光圈來拍攝。

3、你說拍人像的問題,這種旅遊鏡本就是『有勝於無』的問題,但我還真在一次團体旅遊當中拍了大量人像合照,每幅圖都起碼經得起100%放大還能看到眉毛等細節的。
這也是『鏡頭的選擇問題』,更加是『鏡頭設計目標選擇的問題』。
我們攝影人正常也知道要如何選擇適用的鏡頭,而不是強求單一支鏡頭做萬能手,你說對吧?
再者,一支鏡頭的解釋度能力,還涉及到『拍攝距離』的問題,貴價鏡頭其中一個賣點,就是『有效解釋度的拍攝距離』更加遠,例如旅遊鏡在有限條件下,超過5米後的解釋度就會急速下降,而貴價鏡頭(例如小黑六這類恆定光圈鏡頭)則可以十多二十米還能夠保持很高的解釋度。
只要清楚知道道這種能力上的分別,我個人認為只要現場就著鏡頭能力去拍攝,自然就能夠每支鏡頭都能出到好作品。
當然,我必須承認,我是會因應不同鏡頭的能力而在後期有不同的參數設定的。
PS。這幾張圖如果你認為需要,我是可以私下給你全尺寸原圖的。
D750配AFS28-300VR,全開光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