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的入門機已死嗎? 只剩土豪才能玩NIKON了???(選擇性被剝奪變少了? Z50促銷價32,500元?)

a1022378 wrote:
現在NIKON最大問題是低階機種賣到中高階價格。但卻完全沒有半台便宜機種。就連以往便宜大碗又實惠強大的D5600已經買不到了。

D5600一年兩前機身加鏡頭公司貨一萬六有找,打趴Z50。Z50的公司貨單鏡組合理價格應該要二萬以下才對。

D3500規格雖低,但至少畫質也很棒無低通解像力強,且公司貨單鏡組也只要一萬二上下。

Z50是入門機種(不只不如D7500,CP值更大輸D5600),但卻賣高階價格(目前單鏡組都一律死豬價三萬左右)。只有有錢人/土豪買得下手。

NIKON啊,出一台D5600一樣規格與價格的無反有那麼難嗎? 不然就繼續生產D5600啊?

D5600/D3500被停產,等於斷了所有NIKON入門者或預算不足者的生路啊!

很明顯市場就已經淘汰掉入門型相機產品了
只是Nikon砍得更果決,直接收掉大部分的入門產線
跟以往十年前人手一台平價機種相比,手機幾乎已替代掉這個市場份額
更不用說入門單反了,廠商內部做決策,絕對是被淘汰的第一梯隊

廠商沒有義務要做,重點在於Nikon現在要維持生存就不容易了,沒有餘力滿足各種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大幅萎縮且利潤微乎其微的那塊

Canon EF、EF-S、EF-M三個系統都已然放棄,我不認為現今體質孱弱的Nikon會比Canon有力氣一次維持或更新四個系統

看你怨得這麼累,真的趁早跳家會比較好,市場上不乏其他選擇,事實上即使不換系統,現有系統挑二手撿便宜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不要被根本沒有上市的器材綁架了
Z50連16-50平輸最低不到24000
a1022378
我以為Z50從上市到現在都維持三萬多從來都沒降價過呢(備註:目前Z50在某購物網站上的公司貨6/18檔期促銷價高達32,500元)
a1022378 wrote:
D5600一年兩前機身加鏡頭公司貨一萬六有找,打趴Z50。Z50的公司貨單鏡組合理價格應該要二萬以下才對。

Z50是入門機種(不只不如D7500,CP值更大輸D5600),但卻賣高階價格(目前單鏡組都一律死豬價三萬左右)。只有有錢人/土豪買得下手。

坦白說,我覺得停產單反走向無反。對公司來講只是追求高利潤並縮減成本,美其名是輕量化。但我覺得對消費者弊大於利。一來價格變超貴完全不親民;二來手感變差構圖水平變難抓,白天變難用;三來我完全不認為Z50畫質有贏過D5600/D3500!

我認為相機為了追求輕量化,而犧牲價格/畫質/手感,對想玩相機的人而言是一種不幸的發展!

首先,Z50本來就有賣到兩萬以下的價位過,但是是平輸貨
平輸貨反映的就是整個全球市場合理的產品價位
只是疫情+能源+航運多種問題一次堆疊,大幅影響到產能,現在價格又漲回兩萬多了
至於總代理國祥的銷售與價格策略,版上大家應該已經噴到嘴巴酸了,無須多言

原廠的開發與市場策略是他們家股東會的決定,我一個路人就不評論了
確實會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但也不是一兩天這樣
至於您認為的無反缺點我就有些感想了

無反價格變貴嗎?
各廠大部分機型在性能不斷提升的同時,價格都比DSLR時代更便宜了

無反不親民嗎?
Canon、Fuji、SONY現行都有一萬~兩萬的無反機型在市面上販售,且各廠不只一款
抱歉,確實只有Nikon從缺

輕量化導致手感變差構圖水平變難抓,白天變難用?
機身做小且不知為何削減握把握持感,這點我同意,但這兩三年來各廠有逐漸把握持感"加回來"的趨勢
水平變難抓是因為前一個握持感不佳導致的嗎? 我自身沒有這個狀況,而各廠在LCD及EVF都有水平顯示的功能
白天變難用是指......? 螢幕不夠亮嗎?

不認為Z50畫質有贏過D5600/D3500!
在sensor基礎架構相似的狀況下,相近世代的畫質差異基本上是無感啦
難道D5600的畫質有明顯比D5500好嗎?
無反不代表換上了飛天遁地的sensor,而是改變物理結構與運算方式以及處理能力

輕量化發展對於想玩相機的人是不是不幸...........我想版上大家心裡都有個答案
在近年來連專業級機種/鏡頭都大力輕量化小型化的脈絡之下
帶來多少的好處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輕量化這麼糟糕......那大多數人應該還會留在DSLR系統,或者從微單系統跳回DSLR囉?

a1022378 wrote:
取代性高可玩性低的相機(不可換鏡的傻瓜機/類單)拿掉我沒意見。但低階價位帶的單眼也拿掉,卻又遲遲不補上低階價位帶的單眼或微單,真讓人傷心啊(Z50號稱低階機種?但賣3萬已經是中高階價位了吧!Z50是跑錯棚了吧)。低預算者或多鏡頭需要備機者,已經失去選擇性了!

鍋不是無反的進步造成的,而是廠商自己的策略造成的
說件很弔詭的事,買Z50kit組3萬2,買Z5也是3萬2
Nikon的入門機策略真的是跑錯棚

大刀闊斧地砍掉中低階機型,確實對於有需求的消費者而言是件傷心的事
Nikon無反兩萬以下的選擇性,目前,等於零
且我不認為即使Z30出現了,也能接下15K價位帶的空缺
國祥難道不會把Z30kit組訂個$24,900的價格?

所以在短期內您的選擇等於零且不會改善的狀況下
如此痛苦、無機可用,盡早跳家吧!
SONY與Fuji都有健康、茁壯,選擇多、高CP值的器材可用
a1022378
我以為Z50從上市到現在都維持三萬多從來都沒降價過呢(備註:目前Z50在某購物網站上的公司貨促銷價32,500元)
a1022378
您說的很詳盡,感謝您的釋疑。希望一起祈禱疫情趕快結束吧?(我依稀記得以前SARS很快就忽然結束疫情了,為何這次新冠拖那麼久呢?)
一開始也是看著入門機,看著看著就入手z5了...
中間也是想一想,既然想拍好,那在那邊貪便宜,如果拍出來只比手機好一點點,那就不如別買了
反正現在手機都能撐很久了,預算就多一點給相機吧~
a1022378
不知【手機畫質打趴入門單眼】這種獅子鬃毛般謠言是怎麼來的?簡直張飛打岳飛。也許功能/4K錄影/易上手性等方面打趴。但照片畫質方面還是完全不同的天地之別(如同拿重機(高階手機)跟汽車(VIOS)去比般)
renj0214
a1022378欸…我沒說手機拍照畫質打趴單眼阿…我只是覺得從各方面來看,選先進一點的單眼更好阿,不要把太多預算放在手機鏡頭,給單眼多一點預算比較賺~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
要價格便宜當然人家的功能就會少
a1022378
沒錯,我喜歡的就是【價格便宜功能少但照片高畫質】。但可惜這個選擇已經失去了...
a1022378
Z50價格比D5600貴二倍(目前Z50在某購物網站上的公司貨6/18檔期促銷價32,500元)。對我來講已變成二分錢一分貨。
T之歌 wrote:
Z50連16-50平(恕刪)


Z50公司貨目前在6/18年度大檔期的最低跳樓促銷價,真的是有夠便宜呢!竟然高達【促銷價32,500元】呢!
而且重點是【只剩下2台】喔,手腳慢點就搶不到了呢!
看起來賣得越貴在台灣反而銷量越好喔!
難怪凶宅跟海砂屋也越賣越貴(賣不掉就加價賣,反而大賣),因為台灣人就是喜歡買貴吧?(買貴反而有面子嗎?商品太低價反而彰顯不出自己的優越性嗎?)
wenfeiho
選擇性並沒有消失,還有其他家可以選擇,為何一定要Z50,Z50沒有什麼強項
a1022378
當初D5600單鏡組公司貨一萬六有找(還送不少贈品)。而如今號稱D5600繼承者的Z50,618大促最低價卻是32500元起。NIKON已經失去3萬以下的選擇性了!(因Z50是平價機D5600的繼任者
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這不是很簡單嘛
a1022378
未來Z30我推估至少賣32900元以上,Z50相機等到618特價結束後恐怕繼續漲價到39999萬,Z6賣9萬以上。恐怕都別意外。我已漸漸感到心灰意冷了......!
lml640707
你自己都說Iphone賣三四萬市場依舊持續有便宜大碗的紅米機、OPPPVIVO、三星或福利品。啊尼康賣的貴你就不能選別家?
getfine014542 wrote:
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恕刪)


重點是如同溫水煮青蛙,選擇性已慢慢消失滅絕(但許多人似乎還渾然不覺)。如今同樣的錢卻只能買到半台單眼甚至1/3台單眼而已(同樣畫質、等級的單眼,全都漲價至少2~3倍以上)

雖很多Iphone與其他旗艦手機賣三四萬,似乎也有不少手遊玩家買單。(我無此需求也不可能買)。但目前市場依舊持續有便宜大碗的紅米機、OPPPVIVO、三星或福利品。甚至被嫌棄的HTC依舊有平價機可選擇!

未來Z30我推估至少賣32900元以上,Z50相機等到618特價結束後恐怕繼續漲價到39999萬,Z6賣9萬以上。恐怕都別意外。我已漸漸感到心灰意冷了......!
去年十一月底買了pchome公司貨
那時的pchome公司貨的價錢扣掉電池及sd卡後,跟相機王的水貨比差不了多少
本來還想撐看看,看會不會繼續降,但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先買
沒想到之後就漲上去了..........如果買股票也能這麼好運就好


順帶一提,2009年第一季買D90時,水貨單機身23000左右

5/29拍的 124020日幣
wenfeiho
試用過Z50後,真的不算是D5600的繼任者,放下執著,你會看到更多便宜好用的東西,Z50的對焦和檔案存檔速度都很普通,錄影有時間限制,沒有一定要選擇他的強項
freehubr22
我是從D70,D90然後Z50,不像之前,現在只是旅遊帶出去拍而已!樓主拍人像的話,是否該考慮全片福比較舒服
假設把入門機做兩個定義
1.功能入門
2.價格入門

近幾年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缺貨或漲價
從前的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變的不一定是真理
甚至有些鏡頭或相機成了人家說的理財產品....

但機身的普及是必須的
機身要賣的多
使用者才會添購鏡頭
至於機身價格能不能落入消費者的甜蜜點
就看後續變化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