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ikon 的機種價格。下降的真可怕

Sunglow wrote:
生產一台相機不是只要晶圓廠,怎麼大家都在死胡同這邊打轉,有沒有晶圓廠和生產相機有什麼關係嗎?有沒有又怎樣呢?怎麼沒聽過有人討論Leica沒有晶圓廠,也沒人討論台積電做不做相機。

和消費者無關又無解的問題還要吵多久? 要吵請另開一個有關半導體的版吧。

建議管理員把有關晶圓廠這種離題的文章拖走吧。
(恕刪)


因為...那一片佔相機購買價當中蠻大的一部分...所以..情不自禁講了一大堆火星話
請見諒
以後不再離題,請見諒
D700/24-120 F4 VR/35mmF2D/50mmF1.4D/60mmF2.8Micro/70-300VR
nanno wrote:
好像在生氣了....

我們就事論事就好..

在我的觀念裡, 全幅感測器的生產需要專門的設備與工藝.
與其他消費型電子產品或各種小片幅感光元件不相同
彼此不具備可替代性.

在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下, canon的全幅生產線不會去生產其他產品(個人推測).
而其他晶圓廠則沒有能力生產出市場能接受的全幅感測器(成本 品質).

因此我認為canon的全幅生產線是獨立事件, 能與之相較的就只有其他家的全幅生產線(未知).
.......(恕刪)


老實說,大大您應不是半導體產業或學界的人士,所以有些推測不是很正確,您的推測都沒有說明確切的證據,
什麼叫設備與工藝?首先,半導體製程中cmos的image sensor與一般cmos sensor的差別在那?然後再推論小片幅與全幅的製程差別!這在學理上您應先弄清楚!我個人的認知是全幅與小片幅的差別在於光罩與stepper/scanner的使用,一般光罩沒那麼全幅大,所以要多次曝光,在黃光製程的良率會差一點,Canon與Nikon都是stepper/scanner製造商,他們要調整的本事應很強!此外,cmos image sensor的線寬比一般的晶片寬多了,其他製程應不是問題,設備都差不多!要大的光罩在LCD產業也不是問題,只是我還不知道LCD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的光罩設計的要求重點!

然後再是產能,一個半導體廠除了驚人的蓋廠成本外,running cost也很驚人,全幅的生產線能填的了產能嗎?否則running cost會吃掉獲利!

若您對全幅的image sensor有些了解再做評論也不遲!

有唸過研究所的在推導事情的流程是很僅慎的,否則研究了半天被人打槍畢不了業就麻煩了!若是要拿博士,唸到最後的壞毛病是很容易經由邏輯挑出別人與自己的毛病,畢業後當學者與教授更是此中行家!因唸書唸到最後就只是邏輯的訓練而以!

若您是在學學生的話不論做什麼事一定要把邏輯弄清楚,這樣推論正確才能做出正確的東西,在業界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有時你會覺得上司什麼都不比比強不過如此,不過上司當然不用做屬下要做的事,他們的責任就是從你們身上得來的東西做判斷然後叫你去接下來要做什麼,決策與分析更要往上爬的本事之一!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老實說,大大您應不是...(恕刪)


這裡果然是好地方.... 感謝大家的指正

小弟不是業內人士, 所推測往往與事實差異甚大..
不過能在此得到正確的觀念才是最大的收穫.

多謝.
最好這三大廠殺他個昏天暗地
一年後我們就有四萬塊的全幅機種可以買,愛選哪一家就選哪一家
這樣就是福氣啦~~

另外,不要再散佈或創造沒有根據的說法了啦
D700/24-120 F4 VR/35mmF2D/50mmF1.4D/60mmF2.8Micro/70-300VR

nanno wrote:
你是錯的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companyNewsAndPR/idUST14022720070715

這座上個月才開始運作.... 之前還有別的....

C家有晶圓廠,這才是真正的事實 .


不知道您有沒有看完全文,文中提到的是製造CMOS的工廠,且投資額只有130億台幣左右。
以這樣的金額來說應該並非是晶園廠,只是單純的後段封測。

基本上Canon並不是以相機事業為主體的公司,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吃幾條魚去挖一個魚塭養魚。

audionote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看完全...(恕刪)

文中的確沒提到那個廠是否是晶圓廠, 不過小弟猜測是晶圓廠的可能性比較大, 原因如下:

1. 年產3 million chips, 如果是封測廠的話, 這樣的產量應該有點小的不合理!
2. 建廠成本USD451 million, 也就是四億五千一百萬美金, 以當年一座全新的八吋廠來說的確是少了點, 以前八吋廠剛出來的年代, 沒記錯的話一個Fab大概需要 USD 1 billion, 也就是十億! 但現在十二吋廠出來後, 八吋廠可以買到二手的便宜設備, 所以我『猜測』這個金額(451 million)現今應該是足夠蓋座八吋廠!
3. 如果只是封測的話, 那更可以外包給封測廠了, 既然不是核心技術, 留在自己家in-house做的意義應該更小, 且四億五千萬美金蓋個封測廠只有3 million per year的產量大概更難攤回來吧!

小弟沒有C家的內線消息, 只是純粹從相關數字中把自己覺得合理的想法分享一下, 請勿見怪!
audionote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看完全...(恕刪)

沒有記錯的話CANON連45NM制程的機器也有在賣

http://www.usa.canon.com/opd/controller?act=OPDCategoryIndexAct&fcategoryid=2399

而且它標榜單眼是用自學研制的CMOS

只有DC用的CCD才向SONY買
JoJoYip wrote:
沒有記錯的話CANO...(恕刪)

對啊, Canon連Stepper都可以自己供應了, 成本應該還可以再低一點吧! 記得這類設備(Stepper)全新的動輒都是以億(台幣)來計算的了, 可以自己製造設備的話應該多少可以省一些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