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飯 wrote:
只有小片幅相機拍出照片才能有長景深絕對是個誤解,嚴格一點來說只能這樣闡明:『小片幅相機比較輕易的可以到長景深』...(恕刪)



+1 深有同感
且全片幅對於廣角端的形變抑制較好(因為只要用15mm的焦段就能拍出10mm焦段的視角)
就如同樓上的大大所言

覺得FX偏重的人可能都只能考慮塑膠機身囉
鋁鎂合金的機身並不適合,因為都很重....

PS. D300淨重 825g ,D700淨重 995g
比爾蓋飯 wrote:
拿120和4*5或者...大概很多人聽都沒聽過(恕刪)


大名鼎鼎亞當斯很多人都知道~~

雖然DC 沒有米粒般小, 但也很小了~
就說有得淺和有得深之間,
當然是選能淺的, 要淺有淺要深有深,
選了深的就無法淺囉~

每次看到fx用50mm 1.8D就拍出迷人散景,
用aps真的是很辛苦啊~
據上次有人試驗, 不只焦段X1.5,
同樣構圖下光圈的景深效果也要X1.5,
50mm 1.4D用F2來拍, 就等於全幅F3的效果~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eagleeagle wrote:
所以我的未來目標是中片幅機背+移軸相機,可移軸兼具高品質。...(恕刪)


pentax的645又繼續研發了, 我也很想看看拍出來的品質呢~
雖然我可能賣不起了~ 一定不便宜~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 分享一張8*10相機所拍風景照....大概很多人聽都沒聽過......
Author:Ansel Adams (1902-1984)
....................................................................................................

呵呵 如果連鼎鼎大名的 Ansel Adams 安瑟亞當斯 這樣的大師都沒聽過,
那就太不用功了, 他可是號稱讓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受到世人重視的大師
他的暗房技巧也是當年學攝影的人必修的課程

說回正題 類似的題目其實會一再的被提起也不意外
畢竟這是一個消費&資訊的時代
不過 我總覺得要使用什麼樣的器材 其實跟你喜歡拍攝的主題有關
喜歡運動攝影 快門反應&連拍一定要快 好的鏡頭也不可或缺
鳥類攝影 好的長鏡頭&腳架是免不了的 重要是要有耐心
拍正妹 光打得好 妹要正 是先決條件
風景寫真 片幅大一點 畫質乾淨一點 永遠是追求的目標
如果只是為了自己或家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多出門 品質好一點 輕便一點的器材就很好用了

至於要不要用FX? 有空時多拍照, 多檢討自己的照片
當你的能力已經超越手邊的器材時 自然就會有答案
當然 口袋要夠深也很重要








c8631506 wrote:
在FX要f/11才能表現的景深,如果DX用f/8就能逹到.
是不是離最佳畫質光圈會近了點呢?...(恕刪)


景深不是只和光圈有關喔
和物距有很大的關係
離被攝物體越遠,景深就會越深
通常拍風景,景都離很遠,景深是一定夠的
並不用特別擔心FX景深淺的問題

且同光圈,同物距下,不論FX or DX 景深是一樣的
只差在DX的外圍會裁切掉2.4~2.6倍左右的面積(看是N or C)
而FX不會
所以在"相同構圖"下,FX景深較淺(因為FX不用退1.5倍就能取的相同的構圖)
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自然淺,這是在"人像攝影"時,對於有淺景深喜好者的最愛
因為在人像攝影時,像機離主題都不會太遠

不過在拍風景的時候,因為景都真的離很遠了(離好幾百公尺甚至是幾公里)
要拍出遠方一座山的"淺景深"還真是不容易
但相對的,要拍出一朵小花的淺景深,只要一般DC都可辦到



比爾蓋飯 wrote:
嚴格一點來說只能這樣闡明:『小片幅相機比較輕易的可以到長景深』

這句話贊成,最初要表逹的意思也是如此.
若有造成誤解願意在此道歉...^^;;

dc5325 wrote:
+1 深有同...(恕刪)

FX比DX在廣角的變形控制要好,這點贊成.
畢竟10mm比15mm的變形量要大多了.
不過有時利用這樣的特性來拍照,也挺不錯的.

**** **** **** **** **** ****

最後想誠心請教版上大大們一個問題,
愈大片幅真的對景深控制就愈細嗎?
假設FX與DX的鏡頭最大光圈與光圈級數都相同.
對景深的控制應該是一樣的,不是嗎?

如果是120或4*5相機在用的鏡頭光圈,有縮到f/64的.
自然要比DX和FX的控制階要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那是中/大型機背和FX及DX的比較,
不屬於這個討論串討論的範圍不是嗎?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dc5325 wrote:
景深不是只和光圈...(恕刪)

感謝回覆~

景深由鏡頭焦距,光圈大小,
及與被攝物的拍攝距離有關係,
這樣的道理我懂...^^

不過我想表逹的觀點是;數位時代的鏡頭最佳光圈都變大.
以往底片機時代一顆鏡頭的最佳光圈往往落在f/8(中光圈)附近.
在數位時代卻變成f/4或f/5.6.這時DX較易逹到長景深的特性.
對我而言應該是優點,而非缺點才是~

不過以上的想法是自己的感想,也不知對不對.
希望能與版上同好多多請益,討論...^^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既然要提拍風景,就拿廣角系統建置來說吧

就鏡頭來說:
『18mm/f8@APS:28mm/f11@135 』 或 『14mm/f5.6@APS:20mm/f8@135』
以上二個案例構圖和景深或許相同沒錯。

但是無論是20還是 28mm鏡頭的變形控制、邊角失光、中央到邊緣的解像力均勻度,都是遠高於14mm和18mm的,而14和18mm鏡頭的較大前口徑又會造成ND、UV、CPL等Filter的更多花費和預算,這些都是較大片幅在風景上的優勢。

Nikon 18mm F2.8前口徑77mm,Nikon 20/28mm F2.8 前口徑62/52mm,鏡頭售價差距也是一大截,而14mm呢? Nikon 14mm 根本無法安裝前旋入式濾鏡。

就機身上來說:
更大片幅,擁有更低的雜訊,在長時間曝光上優勢非常明顯,特別是風景常遇到的低光環境(夜景、晨昏)。


總結以上,建構高品質廣角系統,大片幅還是有很大的優勢,最重要是使用更長的焦段鏡頭照片品質可以更高。


而上述提到光圈縮到過小,畫質下降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沒錯,但是多數情況下,使用廣角拍攝風景的時候,135系統和APS系統雖然同視野使用的鏡頭焦段不同,但是如果相同光圈所拍出的景色其實根本不會有差別,主要還是廣角系統本身就有長景深的特點,加上如果都使用風景拍攝上常用的“泛焦”手法,可以說景深早就不是最大的考量。

如果是微距系統,135和APS的景深差距可能明顯,但在135和APS系統在拍攝風景上造成的景深差異其實可以說是可以忽略的。

ps.題外話:常爬Flickr的人其實可以注意一下,外國很多風景攝影師都是使用5D和5DII系統的,就因為5D輝煌時代建構高品質數位廣角系統5D絕對是最佳選擇。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用過底片機?在底片機的年代,鏡頭上標示的焦段,就是實際的焦段,已經很習慣這種用法,
對於拍攝哪種場合該用哪支鏡頭,其實都已經養成下意識的反應,數位化之後,DX的出現,那種X1.5的算法一直讓習慣底片機的我很不習慣,在望遠方面雖佔盡便宜,但是廣角端卻也捉襟見肘(偏偏我又很愛玩廣角),用35mm的鏡頭當標準鏡也會有變形的困擾,如果一開始就接觸數位機的玩家,沒有比較不會有感覺,從底片機一路玩上來的玩家,應該都希望還是能用50mm當標準鏡,當然都會以FX為終極目標,其實現在的一千多萬畫素在日常生活用途已經夠了,除非是玩正片玩習慣的玩家!
小弟希望擁有FX,只是希望讓一些習慣用的鏡頭倍率還原成X1,如此而已.....
以前修攝影課的時候
老師特別帶我們去哈佛的圖書館借看Ansel Adams的原稿
當專員小心翼翼地將那些大尺寸的原稿放在桌上時
我的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那種豐富的階調、細膩度、美感
真的讓人可以感動很久很久
即使是一些靜物或是小景
也都是上上之選
更別說他的風景照
只能用驚嘆來形容了

Ansel Adams的作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