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 Zeiss-Planar T* 100mm f2 ZF~的迷惑

恭禧...
但 Zeiss 的解像力最好在 FF DSLR, 21M 以上的畫素,才能解除它的封印.
像我 21/2.8ZF 在D3上,12M 有時力有未逮...

先不談器材,我的看法是.
在50的焦段上.往往是入門的第一選擇,也是在拍一段時間後,最少用的焦段.
因為大部人從中焦段會往長焦走,因為容易排除雜物.
接下來會往廣角焦段走,但廣角又是另一個挑戰.
除了雜物不容易排除外,還要有前中後景的安排.
接下來,回到50的焦段,又會覺不好拍,或拍出來覺沒什麼.
這是因為50的焦段跟人的視角很接近,
如照片要讓人一看有深刻印象,則必須在取景及構圖上下功夫.

我朋友裡有 Nikon,SONY,Canon,Lecia.
把手上器材發揮到極限,這就是攝影的樂趣.
有時,只要能按快門,便是幸福,拍的高興就好^^

所以有時,我只會 D3 + V5814 出門.
在有限的鏡下,看能拍到什麼.
分享幾張 V5814 拍的,但我覺有時還是很難拍出我要的感覺.

曬布鞋囉..
,

這是勇腳馬嗎.XD
,

小孩在台東鐵道藝術村.


補一張 Zeiss 85/1.4ZF, 它的立體感也不錯..


hahaha.................說得好.

50mm 對我說是比較容易handle.

但wide angle就......弱項.

正如lliu兄所講...前中後景的鋪排. 相中的主題. 在wide angle裏....實在很難.



非關構圖,單純測試

在經過 Horology 指正後,我修正了部分註解.

這張跟構圖沒有關係.我很少拍什麼測試照.
但忽然想試一下 Zeiss MP T* 100/2 ZF 的解像力.
所以刻意再Zoom Out, 讓蘭花小一點,並且 102 採 F2 光圈全開.
所以這張是從下方原圖, D3 , 12M 畫素,
採 1:1 裁圖(CORP) 下來, 沒有做任何修圖的結果..
可以看一下12M的有效畫素比有多少.

不過再縮光圈,基本上主要是只下列目的.
1.改變景深.
2.改善周圍失光程度
3.改善色相差問題.
至於解像力,都維持一定水準.
這是ZS MP 100/2ZF 跟 ZS 21/2.8ZF 厲害的地方.



原圖


CY contax 100 f2 on Canon 550d

初步發現, 真的沒zf 100 那麼利. 柔很多.

不過, 待週未在有陽光下再試. 現在下定案, 實不公平.
(1. 550d 訊澡比當然沒d3那麼好, 現在iso是800
2. 沒有放zf 上550d 比較
3. 沒有陽光)





這是zf 100 on d3 的:

但是在同一環境, 本人的住所樓下.....!





我的經驗是不管是 N 或 C, 遇到紅色,在高反差,或太陽下,都會過飽和而造成色偏,變的有點橘橘的.
所以拍紅色,可以試著從 -1EV開始, -0.7EV試著調整,就會拍到看到的顏色.

像前之車展的 Audi R8, 便是如此拍出來的.

lliu0130 wrote:
非關構圖,單純測試這...(恕刪)


100/2即使是光圈全開,在D3x的最邊緣還是擁有相當出色的解像力
縮光圈對這顆鏡頭來說主要是差在週邊失光會改善、軸向色散會少一點
其他的其實差異就不大了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To Horology

100/2即使是光圈全開,在D3x的最邊緣還是擁有相當出色的解像力
縮光圈對這顆鏡頭來說主要是差在週邊失光會改善、軸向色散會少一點
其他的其實差異就不大了.(恕刪)


再也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尤其我在使用 ZS21/2.8ZF.2 這支.
基本上光圈只是改景深,及控制失光程度. 從 F2.8-F22 中央到邊緣均維持一定水準,才是它可怕的地方.

而且我會一路從 85/1.4ZF, 100/2 ZF, 到 21/2.8ZF. 都是讀了你的文章...啊. 非常感謝您, 之前你的文章讓我很受用.
ZF100跟AIS 105/2.8 Micro特性很像,由F2.8一路到F32都很銳利,微距的特色,
AIS 105/2.8 Macro 多了近距離CRC校正 且便宜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