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d wrote:
回來說應用好了,其實在高ISO的環境下
DX 的 18-200 的確為 旅遊/活動 好幫手。
一張照片少走十步,一整天下來差很多(水泡)。
一樣的道理
所以在 FX 上面出 28~300 也是很合理的啊~
一張照片少走十步,一整天下來差很多(水泡)。
24-120mm 若換算在 DX 上就是 18-70mm
經驗告訴我,整天的活動下來(室內 + 外閃,時間是 0700~2200)就是...... 痛不欲生
所以,若是常常拍活動。在 FX 的環境下,我仍會選擇 28~300 來使用。
個人還是認為,廠商開發產品一定都經過審慎的考量。
而使用者不單單得依靠設備的規格,品質。
機器熟練度跟經驗的累積更是重要!!!...(恕刪)
只覺得你完全沒搞清楚18/24/28/DX/FX之間的互相關連度
尤其是24 vs 28
D700/24-120 F4 VR/35mmF2D/50mmF1.4D/60mmF2.8Micro/70-300VR
johnhung1980 wrote:
我是C家~不過對這支...(恕刪)
遮光罩是為光學設計,要改是連鏡頭設計都一起改,哪可不是講求外觀好不好看,伸縮要變就怎麼變!
就像16-35 F4 VR N光學上可以做成長度不變化就這樣做,像24-70或24-120 VR就和CANON 24-70和24-105一樣有光學設計問題,而且NIKON又是比較長焦一點!
可以看看像NIKON 24/1.4G和 CANON 24/1.4L比較,CANON看起來似乎比較有那種大眼睛之感,實際上NIKON邊緣失光做的比CANON還好上許多,但外觀就看起來比較沒有CANON那樣漂亮,這是為光學設計背景!
簡單講,什麼用戶會想買24-120 F4,不買這顆其他選擇是什麼?
基本上,johnhung1980 兄只是因為先入為主觀念而已,否則這是一顆24-120 F4 VR而不是24-105 F4 IS鏡頭,如果24-105也一樣就不會又這樣感覺,但實際上這顆焦段更大,當然是更長些!
johnhung1980 wrote:
我是C家~不過對這支...(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