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幅的相機真的有那麼好?

其實 找有D700的朋友測試一下
同一支鏡頭 同樣的設定
拍出來有沒有差異

如果你認為 沒差

那就沒需要換啦

反之 你看的出之間的差異

當然就看自己有沒有需求 上全幅嘍

我 個人 認為 其實 差蠻大的
01站務您好,我的文章時常違反以下討論區規則:文不對題,故意離題及語意不明,不理性的態度將事情原委說明清楚,蓄意攻訐,挑起戰火等挑釁行為的內容。歡迎移到資源回收
用過 再來說...
等哪天版主用上D700 或 5D2之類的相機
再來評價 FF跟APS-C的差異...

看規格就能評價的話,嘴砲的性質佔很大



希望樓主這種想法能繼續這樣想下去
不要去追片幅也不去追器材
其實解決這一樓的問題很簡單,

請有APS-C及全幅的版友,拍兩張同場景的照片,

看圖說故事,搞定!

同理可證,135MM 優於 APSC 機種#


不然我們這些哈全幅哈得要死是神精病嗎?

風輕揚 wrote:
每個人都說得很厲害....(恕刪)

說實在的
如果真的要分辨
可能還不是百分百能完全分出來

但是
不妨反過來看
當你有全幅機時
你能不能拍的出來
跟aps-c完全不同的質感
讓一般人一眼就能分辨出aps跟ff的差別
這不就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好個外行又易引戰的文章,

看不出來,是幸福的,

以後接樓主Case(ex:婚紗照,婚攝,商攝...)可能隨便拿個假單眼都能蒙混過關...

攝影師:"別看我的相機沒什麼,照出來,你也不見得分得出來,ok吧?"
我想樓主只是想讓別人也被說服不需要升級的理由.
至於我自己已升上D700
理由是被別人的照片說服
我的D300在一樣的條件下拍不出我要的感覺
也許是我技術不夠,只能用機身來補償吧
因為你弄錯一件事...
DX的等效焦段*1.5是代表可拍角度變小
而不是焦段變遠
所以無論如何比較便宜的DX機都不會佔有優勢呀
對阿 全幅沒那麼好
我從D50 一路用到D3,D700然後換5DII,還用一陣子leica (MP, M8)
鏡頭從12mm到200mm f2.0 都用過 (200mm f/2.0 的散景真的令人難忘)
但都賣光了
現在拿M43 和輕便底片機,但真正最常按的是手機的快門!
其實拍照的人都應該要想一想
當初拿起相機的目的是甚麼
如果只是想記錄生活,M43就很好用了 比DC更好的操控性與鏡頭可替換性
室內高iso畫質不好 補支閃燈就好了
要超廣角也有7-14可以用,體積小到可以放口袋

如果真的想從事創作,比如說拍風景
那套句以前大學攝影老師的話
不要再用這種貪小便宜的器材啦(指135系統)
拍風景至少也要上45....

當然每一種片幅規格都有他的適用市場,也就是畫質/攜帶性 的trade-off
如果財力許可其實都試試也是不錯
我一路上所有器材都是二手進二手出,幾乎沒花到錢
除了D700因為出國旅遊急用所以買新機
但回國後因為日幣飆漲,賣二手竟然也賠不到甚麼錢
算起來還是比帶底片出國划算太多!

不過135全幅+鏡頭系統 對長期徒步自助旅行來說實在太重
我下一次出去自助就帶M43了 照片品質差不到哪裡去,旅遊品質好太多

看到前面有人講廣角的透視感跟變形差太多
我要導正視聽一下
不管片幅多大,相同等效焦段的透視感/透視變形 是完全相同的
不信你自己拿D700 + nikon 14-24 跟GF1+lumix 7-14 相同場景拍一張試試
"If your pictures suck, lense/camera may not be the first things to change."
glee0512 wrote:
全片幅的相機較重先不...(恕刪)


差一點,貴很多
是常識

徠卡M9機身二十萬上下(看匯率)
有那麼好嗎?
0.95的光圈
有那麼好嗎?

有一小點突出(包括品牌),就是藍海
就可賣高價

相機不是光靠「你能不能分辨出是那部相機、那支鏡頭拍的」,去定高下

作品中,看不出相機的手持感
作品中,看不出操作介面的親切性
作品中,看不出相機的耐用度
作品中,看不出對焦系統的易用度
等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